生命的原始-杜勒 亞當與夏娃(中)

alt

 杜勒  亞當與夏娃 

是以銅版畫大量印刷作為宗教教義傳播的工具,雖然當時版畫還是屬於工藝性質,多數創作質量總是偏於通俗及形式化,但由於藝術家的介入運用其高超的藝術天分,總是能讓這些作品成為重要藝術史上的經典。


目錄

亞當與夏娃

藝術形式的解析

         對於「亞當與夏娃」這類完美寫真描繪的作品,是容易見到畫中之美而產生愉悅的心情,喜歡這類作品應該是很自然的,但是如果僅停留在視覺上的愉悅享受,可能對於滿足藝術上的需求而獲更深刻體會就顯得不足。藝術作品是需要花一些心思來欣賞,才能細心的解讀出作者創作時的心思。杜勒的「亞當與夏娃」這件版畫作品也是一樣,許多人物的安排有都有其象徵意義,且與宗教信仰相關,故我們要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深意,就必須稍微瞭解其屬於宗教上的意義,但如果僅止於相關知識的累積,又很容易變成看圖說故事,雖然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來接近藝術也沒有不好,但對於許多想要更深刻理解視覺藝術在視覺運用的人而言,就會變得相當不足,甚至也有被評論者所誤導。就更不容易進入創作者真正的創作心境,如果也能從藝術形式的運用來看,就更能體會形式之美所散發出來的力量。

 

圖像的意義-上帝的萬能

        杜勒雖然是一個虔誠基督教徒,但他成長的年代正值文藝復興的時期,是一個人文精神開啟的年代,因為人的理性思維的覺醒,不再單純的以神性的角度看待世間的一切,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的信仰時,必然會思考「人」自身在信仰上的重新定位,也必將自己的學養知識與繪畫理念結合,重新呈現他對信仰上的虔誠。如何將上帝的完美呈現在作品中,及如何將自己的信仰無疑的表露在畫中,而不具說教的方式,而能自然的讓我們產生對上帝的恭敬與敬畏之心,必然完整的呈現在畫面之中。順著杜勒要我們看到的順序來一步步解讀,這才是我們欣賞藝術的樂趣之一。

        我們在杜勒的「亞當與夏娃」這件作品,首見到一對醒目的裸身男女,展現雄健體魄及曼妙的身材,將人類的姿態以一種完美的方式呈現,表現出人體的理性的理想之美。而這完美理想的美感來自於體態比例上的協調,七個頭身的比例是人類體型上的典範標準,故在視覺上使我們產生愉悅舒適的感覺,也產生完美無瑕的印象。就像我們現在仍然喜歡購買美女寫真集,對於人體優美體態的欣賞是本能的習慣,這種曲線比例上的協調優美一直主宰著我們的視覺,這是潛意識中對完美追求的渴望。想想看之前的人物的身長,多是超過七個頭身的比例,一種人類所難以達到的標準,來呈現神性人物的超人思想,在此徹底回歸人的視角上,這是作者傳達的第一個訊息。上帝創造人類理所當然將完美顯現在祂的作品中,一個具理想完美比例的人體典範,在潛意識中暗示著上帝的萬能與恩寵,唯有上帝才能創造出如此完美的事物,比例是完美無瑕的視覺經驗,而數學也是用來解答宇宙秘密的鑰匙之一,這也是作者傳遞的另一個訊息。就一個非教徒而言,完美比例所產生的協調性,是自然界非常重要的訊息與關鍵,是能經由數學所計算出各個物種完美比例,以適合生物在其環境中生存,所以我們對此一比例的協調有生物本能的偏好及敏感,故完美比例也是自然界演化的偉大象徵。這也是北歐第一次以自然真實人體比例概念為創作的藝術作品,可以想見在當時的北歐觀眾,第一次見到如此真實與完美的身形(與中古世紀概念畫的人物相對比),一定非常感動於上帝造人的完美與萬能,而流下激動的眼淚,這是由信仰虔誠發自內心所產生的感動,不再只是視覺優美的感動而已,這是杜勒不著痕跡的以完美的人體比例呈現了上帝的偉大。

alt

作品經由增加對比明暗的處理,能更清楚看見亮面及暗面的分佈,而身體是畫面中亮部面積最大的部分,當然會首先吸引我們的目光。

 

視覺動線的安排

         我們如果先從整體視覺動線的安排來看,我們會因畫中強烈的明暗對比,首先會注意到明亮的部分,而被兩個完美裸身的年輕人體所吸引,然後再將視角重心轉移到亞當頭部上的眼睛。頭部是人體中最重要的部位,而眼睛又是頭部最為重要的器官,自然我們會將焦點放在眼睛上。然後自然再順著亞當的視線將視角往下轉移到夏娃的眼睛,再順著夏娃看的方向,看到手中毒蛇所咬的蘋果,到此進入創作主題的中心,從蛇、蘋果再引發出慾望的根本。此時我們的視角,會被從左上到右下所形成的斜線構圖,自然引導往下順著亞當的右手看到夏娃的私處,而清晰完整的看到夏娃身體的美感,讓人產生一陣羞澀不安的心,明白心理的慾望的產生,而瞭解了上帝當初的用意與決定。然後再順著夏娃私處的樹葉導引到夏娃的左手上藏匿的蘋果,再往上順著夏娃手臂的亮光及飄動頭髮的方向,將視角移轉到夏娃的眼睛,再往蛇、蘋果所指引的方向,再往亞當的私處看去,而欣賞到亞當健康完美無暇的體魄。在此夏娃的眼睛、蘋果及亞當的私處剛好形成一條直線。這些安排難道會是巧合,而不是作者用心刻意的安排嗎?

alt

夏娃的眼睛、蘋果及亞當的私處剛好形成一條直線。

 

因為視覺習慣的緣故,自然我們會先注意畫面中明亮的部位,然後再將視點往暗部繼續往下做搜尋,而且我們視覺習慣是不太喜歡重複,故視線會自然往沒看過的物體搜尋,而將畫面中所有的物件看完,以完成作品整體的欣賞。我們會再順著遮住亞當私處的樹葉的引導移動,往左側樹幹的亮部再往上移動,慢慢從明亮的部分轉到陰暗的區域,這時可以看到樹上的鸚鵡及牌子,然後順著樹葉尖端指的方向,再將動線移往中間偏上的圓形頻果,再順著背景山崖下墜的方向,往下移動可看到夏娃左手偷藏起來的蘋果,然後再往下依序看到牛、兔子、貓、老鼠,順著老鼠的尾巴到亞當微微抬起的右腳到私處的樹葉,最後循著樹葉尖指示的方向看到野鹿的頭,完成一幅作品的欣賞。這裡動線的安排並沒有重複,我們的視線一直依著作者動線安排而走,也在不知覺中受著構圖的心理暗示,更加深了我們對於某種意象的潛在印象,將作者的宗教情懷與心思表露無遺,構圖上毫無重複的安排,使我們的視覺在閱讀上顯得既輕鬆又深感趣味,完成一趟節奏非常豐富且多層次的視覺之旅。

這件作品在構圖上相當複雜,結合了許多不同方式的構圖方法在一起,往下我依視角的瀏覽方式來慢慢解讀作者構圖的意涵。

alt

我們的視覺心理會從亮部先搜尋一遍,全部看完之後才會轉到暗面的部分再往下看,如果畫面出現過多重複的物件,眼睛的意識就會覺得單調而乏味。

Facebook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