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食的閱讀新世代

D09

文/米迪亞     拼貼創作/呂愷寧  電腦合成/小佳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資訊充沛、視覺豐富的現代世界裡,「閱讀」已經成為我們吸收新知的重要能力,因此學者認為閱讀是一切學習、建構知識能力的根基,並且認為喜歡閱讀的學生,比較能夠自動自發讀書,出社會後也會樂於終身學習,但是你知道和鄰近的新加坡、香港等地區相比較,台灣學生的閱讀能力表現如何?平常最常閱讀的材料是什麼?

    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在2010年八月所舉辦的「中小課程發展之相關基礎性研究」成果研討會中,比較台灣與東亞華人文化區學生閱讀能力差異的報告顯示:新加坡、香港小學生的閱讀素養、閱讀成就都明顯優於台灣學生,而且進一步分析閱讀材料的選擇上發現:新加坡、香港學生較被鼓勵每天閱讀小說,台灣則較排斥,而閱讀小說的頻率對學生的閱讀表現是有一定的影響力,這個研究結果無論中外都獲得一致認可。

    研究報告更指出:台灣學生很少為了吸收訊息而閱讀,很少閱讀雜誌、新聞報刊,倒是電視看得比較多,而且調查小學四年級學生最常接觸的閱讀材料第一名就是電視上的字幕;由此可知看電視是很多小朋友的生活習慣,也是學習閱讀的主要來源,因此米迪亞哥哥不但要大朋友、小朋友學習耳聰目明的媒體識讀能力,同時也要培養不偏食的閱讀觀念。

    喜歡閱讀是一件幸福的事,無論是為吸收訊息或是培養興趣,那份愉悅而美好的感受和收穫,對我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啟發性,所以我們要廣泛的接觸文學小說、詩歌繪畫、自然科學、人文藝術以及與生活習習相關的報紙、雜誌、電視、網路,將所有的閱讀材料當作食物一樣,均衡攝取,不偏食,不暴飲暴食,細嚼慢嚥的吃下去,讓不同領域的知識和資訊如同養份一樣被身體吸收,以成為我們成長茁壯的營養素,健康活力的無窮來源。

    身處國際競爭與交流愈來愈密切的地球村,學校的課堂知識絕對只是小朋友認知學習的來源之一,希望老師和爸爸媽媽能鼓勵小朋友全面性的閱讀,讓他們在多元的閱讀材料中,從小培養閱讀的興趣與習慣,從中認識世界,也認識自己,並且與日俱增的更新觀念與看法,成為隨時跟上潮流的閱讀新世代。

Facebook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