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見信﹝阿信﹞ 攝影/周見信.黎安妹
泰山國小有間故事屋,當初參與規劃的時候,我把原本的主控室改成了影偶區。而攜手計畫也設立了閱讀班,於是我接手如何充分運用這個表演區塊,讓這些孩子有一個成長的機會。
一齣戲的演出,必須具備視覺、聲音與表演,在一個學期裡要讓孩子具備表演影偶的基本能力,看起來比較像是給我自己的功課。攜手計畫的孩子相較其他孩子在環境上是弱勢的,但我還記得我小時候無師自通的拿著手帕綁上橡皮筋就成了戲偶,長板凳蓋上床單就成了戲台,單純的想要表演的欲望,對孩子來說應該就像遊戲一樣沒有限制的。
在課程設計一開始,必須讓孩子不怕說話,甚至清楚的表達,畢竟表演時需要能讓觀眾聽懂你說的話,才能進入故事情境中。再依照故事劇本製作影偶、錄音最後彩排演出,期許孩子可以在這樣的機會中得到演出的成就與快樂。
3/12 繞口令
這班有八個孩子,基本上說話能力都很強,也都很會頂嘴,要表演應該不成問題。
首先我拿出很簡單的繞口令字報:「和尚端湯上塔,塔滑,湯灑,湯燙塔。」這對他們來說算簡單,除了一兩個人會卡在「湯燙塔」上,不過一開始只要能唸正確就好,久了就唸得順,熟練後也就能加快速度。
接著是經典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山前有個崔粗腿,山後有個崔腿粗,兩人山前來比腿,不知是崔粗腿的腿粗?還是崔腿粗的腿粗?」最後是「十和四,十四,四十,四十四。 四個四,四個十,四個十四,四個四十,四個四十四。十個四,十個十,十個十四,十個四十,十個四十四。十四個四,十四個十,十四個四十,十四個四十四。」這些繞口令有著基本的捲舌與不捲舌的考驗,也有敘事邏輯在裡頭,把繞口令抄一遍,然後把它情境化,一下子就能背起來了。
第二堂課的時候,我交給他們一個青蛙木魚,讓他們念經一樣自己敲著念,只要求他們能把字唸在節拍上。敲木魚「叩!叩!叩!」對孩子來說很有趣,不過還要有節奏感不能忽快忽慢,這需要一點時間練習。
第三堂課的時候,教他們唱「數蛤蟆」,「一隻蛤蟆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乒砰乒砰跳下水,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蛤蟆不吃水,太平年。」這首童謠可以一隻接著兩隻、三隻的一直唱下去,所以順便教了一下數學。
總之,繞口令學得還不錯,希望接下來會越來越順。
3/19 小猴子快報
我找來一堆過期的國語日報,發給小朋友翻閱,要他們從中找出自己有興趣的文章,然後剪下來貼到圖畫紙上,再做塗鴉裝飾。
塗鴉完後,請小朋友上台把文章唸出來,也適度的提醒唸文章時該有的音量與態度,台下的聽眾也應該看著正在唸文章的人。如果唸文章的人聲音微弱沒有表情,連帶的聽眾也會沒興趣聽下去,就容易分心了。
第二節課請小朋友假設自己是間報社的員工,讓他們討論表決出報社名稱,提案中出現「黑道」、「八卦」、「狗仔」等字眼,顯然社會現狀他們把握的很清楚,但還是提醒新聞報導要盡量正面一點,最後通過以「小猴子快報」為名稱。
接著發下訪問單,請孩子們預設自己是個記者要去訪問某人,要提出哪些問題。經過一番討論後,定下五個問題:1.基本資料,2.嗜好與興趣,3.特殊專長與表現,4.未來的希望,5.最想對大家說的一句話。
然後請他們去訪問週遭的人,可以是同學、老師、家人,並做下紀錄,下次上課的時候帶來。(我等著看到底有幾個人可以完成任務)
3/26 口調練習
這禮拜有三個小朋友去宜蘭種稻子,所以剩下五個小鬼頭。
接續上禮拜的訪問,顯然孩子並不在意上禮拜的任務,沒有人把訪問完成。未卜先知的我也預先設計了一份新聞稿學習單,讓孩子用一節課的時間另外寫一份。然後弄了個小小主播臺,讓孩子輪流上去播報自己的新聞稿。除了先說明當主播要有的態度,也不能一直看著稿子唸,偶而要抬頭看看前面,並在每個主播播報完畢後,給予鼓勵還有個別指導。
每個小孩都煞有介事的當了主播。明顯的他們已經漸漸習慣我出的難題,不只能清楚的唸稿子,有些人還能變化語調。而且我臨時要他們念繞口令,每個孩子都能順暢的背出幾首,孩子記憶力真的很強。
接著,我製作了幾個狀聲詞的道具,讓孩子討論什麼情況下會使用到這些字,然後把想到的句子寫下來。並要他們抽牌子進行對話,讓一個簡單的句子也能有表情。
總之,這幾個禮拜還是在讓他們多習慣上台說話,然後慢慢的豐富聲音表情。
4/2 唸劇本
這禮拜找了一本腳本,是改編自小兵童話精選的「公雞阿歪ㄍㄚㄍㄚㄍㄚ」,原作者是楊寶山。腳本裡含旁白共有九個角色,內容主要是描述一隻歪嘴雞如何由自卑到找到自我價值的故事。
首先介紹劇本的形式,說明角色,及()內所提示的情緒或聲音。然後帶著所有學生將腳本唸過一次,如此讓學生知道整個故事的內容。
接著分配角色,並要學生將自己台詞的部份以螢光筆畫記,方便輪到自己角色的時候該記得出聲。然後讓學生各自找地方練習自己的台詞,此時並不需要背下來,只要能唸出來並盡量表達情緒即可。
練習完後讓學生看著腳本,以聲音的方式演出。在這時候就可以觀察出學生的朗讀能力、情緒表現及聲音特質,可方便以後選擇適當的角色讓學生發揮。
唸完之後逐一將每個學生的優點及可以改善的地方提出,讓學生有改進的方向。
4/30 影偶設計
這禮拜針對上次曾經唸過的「公雞阿歪ㄍㄚㄍㄚㄍㄚ」腳本裡所分配到的角色來製作影偶。
1.先找一些有雞和貓圖片的書,觀察之後讓學生在紙上設計角色造型。
2.接著覆上透明片以油性筆畫上輪廓並在背面著色(可以避免色彩被黑色污染)。
3.將分開的各個部位剪下來。
4.利用兩腳釘或釦上,再固定竹筷完成。
因為孩子對劇本各自角色的了解,所以在角色的造型上沒遇到什麼大問題,只要再提醒某些特定角色有固定的色彩和外表之外,其他就自由發揮。學生都做得很認真,三節課的時間沒喊累也沒說要寫回家作業。
5/7 5/14 背景繪製
因為上週仍有幾位學生的影偶未完成,於是繼續進行影偶製作,而已經完成的學生則進行背景的繪製。依照腳本場景繪製了山、太陽、草叢和雞舍。考量繪製時間、圖像大小及需要透光等因素,我選擇了宣紙以水墨的方式讓學生呈現,等背景乾了再貼上博士膜強化。
期間為了讓學生對表演場地熟析,也帶著學生到故事屋裡的影偶表演區,講解場地的設施及遊戲規則。
5/21 定位與錄音
我將劇本分成四幕,在影偶表演區依序將負責的學生定位,並提醒表演者要正確到達表演位置,未表演者要後退等候。定位之後,學生要在很快速的時間內依照幕別變換定位。
為了表演順暢及人力運用方便,對白及音樂將以錄音方式呈現,因此此週以錄音筆進行角色口白的錄音。
錄音時提醒學生除了口齒要清晰,還要調整角色個性及情緒的表達。旁白及配樂部份則需另外剪輯加入。
6/18 正式演出
上次錄音後,告訴學生表演完之後會有有獎徵答活動,如果要提出問題,你想要問哪些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後,一人列出三個題目,刪除重複的題目後,發給長紙條以麥克筆寫下題目。
上禮拜因為公出台中開會,預計的彩排暫停,由黎安妹老師代課。事前已經由黎老師聯絡好演出時間,礙於故事屋的空間這次演出共安排了三個班級於上午八點至故事屋觀賞演出。
演出前,讓學生安靜的又確定一次影偶的出場順序和位置。正式演出的時候,因為隔了一個禮拜沒有練習,有些小細節沒有處理的很好,但總是順利表演完畢。表演後也進行有獎徵答活動,進行方式是先讓觀眾自願上台抽題目,考驗觀眾面對考驗的勇氣和有沒有仔細觀賞演出。
早上表演完畢,下午的課程要孩子對整個表演活動進行前後做一次總檢討。並寫下回應:
一、表演之前你做了哪些準備?
泰霆:我們在表演前唸劇本的時候我就當紅毛公雞,但是我覺得我的聲音一點也不像紅毛公雞,不過老師說我的聲音很清楚也很標準,很適合當旁白。錄音的時候,老師說我的聲音要重一點,才能顯示出紅毛公雞是老大。結果錄了好幾遍才成功,有時候還笑場。
文愷:表演前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把偶作出來。我還背了劇本,我負責的腳色是路人甲。
建明:老師指導我影偶的圖,畫完影偶後,別人找我去唸劇本,錄音之後我覺得我的聲音很難聽。
維萱:在唸劇本的時候,我找了很多人來排演。做影偶要先畫稿,才能上色、剪下來、打洞再組合和裝上竹筷子就完成了。我錄音的時候有時候會唸錯,一直重複好累喔!我們還沒正式演出的時候,老師一直幫我們排演。
伯禧:表演之前要做道具、唸劇本、錄音。我負責阿歪的角色,台詞很多,早知道就不要選主角。
二、表演中你有什麼想法?
泰霆:彩排的時候,我們ㄧ進到故事屋就調皮搗蛋,但是在彩排的時候我們很認真。等到正式演出的時候,我們很緊張,老師還在一旁幫我們忙呢!
文愷:正式演出前我們做了好幾次的彩排,所以可以順利演出。
建明:一開始我覺得我不會演,練習一下子之後我就會演了。
維萱:我們表演之前很緊張。
伯禧:原本在練習的時候我都不會緊張,到了表演我才在緊張。
三、表演結束之後有什麼感受?
泰霆:表演完之後,我的臉一直微笑,心裡感到很開心,結束了還有點依依不捨。
文愷:我表演完的時候很緊張也很興奮,希望下次還可以再表演一次。
建明:很緊張、很好玩、很好笑。
維萱:表演完的時候都很快樂。
伯禧:我很高興,我希望下次還有這個活動。
一個學期的攜手計畫,從一開始的口語訓練、讀報、唸劇本、偶的製作、背景製作、錄音、彩排到正式演出,整個課程融合了閱讀與藝術人文領域。透過這樣一次的經驗與學習,讓孩子體悟要有一場成功的表演,在事前需要做多少的準備與努力,也讓孩子在表演中得到對自我的肯定與滿足。相信有這次的演出經驗,可以為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紀念。
演出影音連結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tses03&b=3&f=1498613564&p=35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