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藝鼠

Img 160123011043 001 (2)

    

目錄

藝鼠簡介

目的:交流藝術教育研究與實務工作成果。
性質:藝鼠是民間交流聚會,不營利,也不需繳會費,聯絡人等服務人員為義工制。
活動週期:每月一次,每次四小時。
活動特點:以論壇形式進行,一般先由主講者現身說法,接著做開放性討論。
活動時間: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六下午,兩點至六點。
「藝鼠」聯絡人:林華鈴 電話:0955-140- 902

歷史沿革

2000年的春天,<藝鼠>講座在台北市東區一個巷子裡的茶室<清香齋>地下室,開始至今超過十八年寒暑無休的藝術教育講座服務。
<藝鼠>是由當時台北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教授袁汝儀老師、台灣大學數學系教授田光復老師、主婦聯盟發起人之一劉雲英女士三位所發起。這三位是因為九年一貫教改會議中結識的戰友,因為對於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想法有共識,因此決心在體制外成立民間藝術教育交流團體,讓學術殿堂和庶民文化的藝術教育相互對話,真正落實藝術教育的功能。
2000年,正是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討論熾烈的年代,前有1994年四一〇大遊行來自民間向中央提出教改的訴求。加上1999年921大地震期間,民間賑災由下而上的動員力,讓來自不同領域、長期關注台灣教育的三人認為,台灣教育長期忽略民間的聲音,只不過是象牙塔裡學者的改革,因此,<藝鼠>應運而起。第一場就邀請「種籽學苑」的創辦人李雅卿來講「種籽學苑」及「北政國中學習實驗班計劃」,接著是田光復與劉雲英講「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在教改會議中命名的由來與討論發生經過。
2000年曾是師範院校體系藝術教育領域最興盛的時候,但是隨著師培管道的多元化,師範院校轉型,美勞教育系或師範大學美術系不再是培育國高中小藝文老師唯一科系,加上少子化問題影響大學招生,藝術教育的版圖不論是在教職執業還是學術研究的資源都有縮水的現象,但是,隨著產業競爭加劇,生活水準提升,藝術教育的內涵反而是擴張了,此時,藝術教育的推廣更需要走出學院,結合現實的需求,不管是業界,還是一般庶民生活,藝術教育都得與時俱進,人文素養和國民美感,一直都是社會進步中的軟實力。
<藝鼠>歷經台灣經濟跌宕、教育改革波動、以及少子化衝擊的18年,一直堅持小眾、清靜、節約的原則,辦好一場場飽富人文思考的講座,從最初的清香齋、到紫藤廬、以至於南海藝廊,這裡不僅是第一線學校藝術教師交流經驗、精進教學的場域,還是一般大眾吸收新知,開拓視野的溫馨客廳。雖然創辦人袁汝儀教授已於2016年春仙逝,但是在幾位志工的分工協力下仍繼續運作,盼藝鼠未來能申請到適合的地點,繼續扮演公益推動藝術教育的角色,與大眾共享藝術帶給人類生活的美好。

展望

回想2000年開始,是袁汝儀老師領著我們,在藝術教育前景晦暗不明又充滿機會的氛圍下成立了網站,創辦了<藝鼠>。歷經藝術教育的內涵擴張,顯示了「全球藝術教育網」以及<藝鼠>的平臺價值,處處都還待有心人一同開發。

藝鼠之歌

Facebook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