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劇場的變與不變

兒童劇場是為兒童設計的戲劇,對象是兒童。台灣經濟困頓的年代,兒童的面目是模糊的,為兒童設計的活動非常貧乏,隨著經濟的成長,兒童劇找到成長的土壤,二十多年來,兒童戲劇在劇場界擁有非常鮮活的面貌。為兒童創作,不論在文學或戲劇領域,也都有革命性的改變與成長。 

在摸索的年代,一群年輕人憑著創作的熱情,改變或創造了兒童劇場的面貌,從身體創意開始,利用一些生活用品或簡單的道具,創作一齣齣輕薄短小,但充滿樂趣的演出。不再是以八股老套的話劇型態,以教忠教孝、充滿刻版教育意圖的故事型態從此斷裂。但因為沒有豐富的資源,而且新型態的演出,在教育界被認為背離傳統,是種不可承受的教育型態,能夠接納的老師大都是具有冒險精神非典型教室,所以能得到資源相對有限。在一切克難的情形下,一個一個輕、薄、短、小的小故事,充滿童趣和創意,以吸引兒童目光,開啟創意思考的片斷故事,逐漸地培養出兒童觀眾。逐漸從免費送票看演出,到購票進入劇場看演出,這一個接階段的發展,是台灣劇場從電視出現在每個家庭的客廳後的革命性突破,一、二十年年來,到劇場看兒童劇演出已經部份家庭,父母帶領孩子成長必要歷程。

隨著經濟成長,表演空間、劇場條件、政府補助都成長,兒童劇場演出規模和場次也快速的成長,商業營運模式的演出也是必然的趨勢。逐漸大型化、豪華的舞台裝置、炫目的燈光,以及越來越大的偶和無所不用其「大」的噱頭,讓兒童觀眾在劇場內駭到最高點。這又是兒童劇場的另一次改變。但進步和大型、豪華並不等同,經濟大海嘯後,戳破了經濟可以無限成長的神話。兒童劇場與時俱進的發展模式,是目前幾個大型劇團的演出規模和型態嗎?值得我們思考。

從八股故事中解脫出來,是因為兒童教育觀念的躍進,從人的尊嚴和價值,思考人的自主性,兒童不是被灌輸的。所以以刺激思考的創意的小點子變成兒童劇場演出的主流。到了消費時代,投其所好是的主流價值,價值被模糊了,教育也在向資本市場傾斜,因為吸引消費者才是王道,除此之外一切免談。

在這樣的年代,回到故事本身才是兒童劇場的不變之道。劇本故事的經營的確在這幾年兒童戲劇發展中鮮少被重視的一環,好的劇本應該是個好故事,好的故事應該被傳誦。從劇本的流通情形和兒童戲劇演出作品比較,兒童劇本顯得非常貧乏。一方面是因為平面出版條件的限制,但同時也顯現演出劇本可讀性不高。這和目前各兒童劇團強調外在視覺感官的表現,演出現場和觀眾互動的高昂情緒的情形相符。演出後對戲劇故事發展、結構、情節發展等劇本要素又缺乏檢討和檢驗。沒有累積劇本故事,製作演出經常展現在排練場機靈,而這種機靈的標準取決於兒童觀眾是否發笑,發展的結果是兒童劇場經營笑聲、競賽驚奇比劇本來得重要,故事就越來越弱化了。

在發展不是無限的情況下,以兒童喜歡故事是天性,經營劇本故事是兒童劇場「一本萬利」(好的劇本可以獲利無數)的好方法。兒童生活中已經充滿多彩炫目的電視、電影和電玩,劇場可以選擇隨俗地製造秀場式的兒童娛樂,當然也可以提供兒童不同心靈感受。兒童劇團創作者,如果能夠回到缺乏資源的純真年代的感覺,認真地經營每一個劇本故事,真正地思考兒童需要什麼?兒童劇場絕對是心靈教育的延伸,讓孩子在故事是中充分地發揮想像力,和得到感動的力量。在劇場中感受不同人與人之間微妙的人性光彩,教育就是一群孩子共同來找感動。在互動中得到樂趣,得到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得到學習。

Facebook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