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周,對於引動孩子的肢體的律動有了新的想法。過去對於三年級學生認為肢體引動慢慢來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慢慢發現。但是有沒有其他可能?對於教學一直以來就是在尋求有效的方式,在學生可以理解,可以做得到的範圍內,挑動他們的肢體動能。
如何帶領學生在音樂中自由的律動,在這樣的目標下,可以怎麼教學?
三、四年級的學生對於身體的活動,還沒有任何經驗,但學生身體的律動一直存在他們的身上,重點是我們是否引動它。沒有引動,這些自然的天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逐漸對身體表現產生了不對稱的壓力,對於身體表現的信心逐漸流失。所以老師必須適時地引動存在學生身上的天賦,讓它發散出後,在未來的日子隨時可以再度尋回這些身體律動的經驗。
讓每個孩子都有享受肢體律動的經驗,如何有效地帶領他們體驗,是教學的重點。一開始,學生對在音樂中律動的經驗是陌生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過程中當老師的指令:在音樂中自由的動起來。大部分的學生,只有做小小的搖動,對於音樂中律動。他們的確都認為自己已經在音樂中動起來了。實際上只有少部分的學生,能夠放膽地把身體自由的動起來。顯然學生對於動起來缺法概念,如何動起來,老師如何來引動學生的身體律動是教學的重點。老師必須貼合學生的需求,讓他們想的到,看的到,到逐步做到。讓學生能夠動起來可以更簡單。
在第一次嘗試時,大部分的學生都沒有大動作,但通常會有少數幾個學生,他們會在第一次嘗試中就有較特殊的表現。這些學生提供了老師可以深入探討的空間。讓學生實際地看到,所以邀請這些表現較好的同學再做一次,提供其他學生討論的範例。此時,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次契機,學生的討論是讓她們有想像空間,讓她們有依循的線索,透過這次的討論可以引動更多同學的身體動起來。如何動?學生通常都會提到全身都動起來,有高低的變化….. ,討論中老師逐步加深這些必要的元素,讓學生提供必要的訊息。
接著第二次嘗試,再次閉上眼睛,讓學生在音樂中自由的律動。這一次就有更多的學生已經動起來了。越多的範例產生是老師教學的有效例證,現在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在強調學習共同體,學習是建立在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共同學習,但老師扮演的是引動學生學習的角色,從哪裡引動,從學生所發表的實例中來引動是最有效。所以,讓學生們看不同的同學的不同的表現狀況就更重要了。身體的律動已經發動的學生,會扮演其他未發動學生的引擎,再次地讓其他的學生觀摩。然後再次討論。討論的重點當然就會針對更多的律動元素。身體有高低大小、不同方向的變化,旋轉,還有不同身體部未接觸到地面的這些討論,都可以建立學生更多元的身體律動。
接下來的嘗試,就建立在更多的元素的探討,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的引導下,達到身體可以在音樂中自由律動的目標。這個教學活動有效地達成目標,接下來學生會在每一次教學中體驗到更細膩元素的嘗試。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逐步達成學習的目標。
教學是帶領學生探索各領域的元素的過程,老師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在表演藝術方面,重點在於挑動學生肢體和語言方面的表現。在這種目標下,我開嘗試最有效的教學模式,不必去強調有多麼了不起的學習成就,學生有自覺的身體律動是任何舞蹈的基礎,身體擁有律動感,肢體的表現就會有基礎的美感。而且這種律動感關鍵時期就在小學三、四年級,身為老師如果能夠掌握這學學習的關鍵期,孩子的身體自覺的表現和美感會在他的身上永遠地存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