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唐唐發的異想世界(下)

07h2

2007 向下笑笑生 

 

文: 鄭政煌

三、創作理念
1. 「大眾雕塑」
      我們先從創作理念來進入他的藝術世界,對唐唐發的作品做一個概略的認識,「大眾雕塑」是這兩個展覽創作的核心,然而單從作品來看,一般人因為與這些作品距離太近,而且都是以我們身邊的一些微不足道之物品來製作,有些甚至是我們稱之為垃圾的物品,硬要我們把它當成藝術來欣賞,心理難免會有些抗拒,這是我們容易理解也無奈的事。平凡的日常活動遺跡所形成的類雕塑物,在他細微的關照下,轉化形成「大眾雕塑」的概念,此意識被藝術家擴大而顯露,他有了普普的某種意識的傳承,但又混雜了觀念形而上的思維。普羅大眾在生活場域塑造裝置的行為,它會啟動一種視覺的形式,而此類的美感來自生活直覺的智慧,我們可以說是一種美感原生狀態的初發心思,重新肯定這種原生美感狀態,才是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很關鍵的切入點,從他對生活細心的體悟發現此原生美感的可貴,我們目前所有藝術美感經驗及涵養,都是從此狀態下演繹擴張所建立的,才有今天的視覺藝術歷史積累。藝術家回到藝術物質成形的原生狀態,將藝術還原成一種單純的創作狀態,藝術物質的形成對藝術家而言只是次要過渡,重要的是這份心思的觸發蔓延,藝術家透過他的作品啟發了我們,也因為這份單純的原生創造的心思,使我們每一個人不自覺的邁向創造之路。每個人都在他的領域,以他的智慧創造了一種美感形式,只是不敢自我當下肯定,如果我們不因循模仿他人模式,依循著這份好奇與智慧,每個人都可以是創造者,這才是藝術家在他藝術所承載的用心。
      如果觀者只停留在物質存在的美與醜,會因平凡而熟悉的物體忽略藝術品背後的內涵,這裡藝術家不再單純提供物質表象的視覺經驗,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對生命態度的肯定,提供另一形而上思維的討論,這才是藝術家的創作初衷。 

 豆餅”直徑60公分  厚度10公分為一種豬飼料   過去二次大戰期間因糧食缺乏一度為人所食用。展出地點正位於商家車庫門前,在協調過程中得知車庫主人開設“豆餅”工廠,老闆娘提出展示“豆餅”的構想。

此類的美感來自生活直覺的智慧,我們可以說是一種美感的原生狀態的初發心思

 

2. 現成物的質變
        現成物的再運用我稱之為「類現成物」,現成物加入人為的介入在此變得不單純,似乎透過手工的製作使得現成物有了人文的氣息,還原了手工技術的傳統,我們似乎能將之視為對現成物的反動,而現成物的再製確有對現成物歷史的詮釋提出另一可能性,藝術家的手工技術再度介入現成物,使得現成物的意義似乎有了轉變,使現成物擺盪在手工與現成物二者間的鬥爭,有趣的是繪畫、現成物、手工現成物三者間相互制約的關係,歷史上現成物是對繪畫的手工特質做反動,而在此「類現成物」的手工特質,似乎也對現成物提出某種質疑,而這三者之間的相互質疑與肯定,激盪了一個奇妙的變化,經由藝術家的意識現成物可說是在做自身革命的詭辯,「類現成物」似乎在現成物的歷史中有了新的啟發,這才是藝術家的作品其價值所在。然而這從單純的欣賞形式美感中,是很不容易見到的他的實質意義。「類現成物」的手工回歸到藝術的傳統也像是對現成物的質疑和肯定,兩種矛盾意識在作品中相互擺盪而存。 

 

類現成物」的手工特質似乎也對現成物提出質疑 

 

現成的衣物經過塑膠硬化後,已與現成物產生模糊概念,似乎又見到手工的鑿痕 

 

3. 空間存在定義的恍惚
       「王爺巷美術館」的作品,是在傳統巷弄進行了空間轉換的手法,經由「大眾雕塑」的觀念,將傳統巷弄轉換成美術館,這裡不同的是藝術家參與的力度降到最小,庶民成為創作的主角,這在許多類似的概念中,還原以庶民為主角的立場卻不多見。藝術家不再強行以自己的作品或理念介入其中。故將原有物品置身於它原有的脈絡裏,經由「大眾雕塑」的概念將傳統巷弄轉換成一座藝術聖殿,這顛覆了我們對傳統藝術聖殿的概念,這時我們見到一座虛幻的聖殿空間在現實空間忽現忽隱,這更使我們肯定藝術原生狀態的可貴之處,將原有藝術的初發狀態回歸他既存的空間,生活場域成了一個觀念空間。物質的使用標記了一種身份的認同,例如LV包包購買群自動註記了一種高貴時尚的認知;物質的使用常在有意無意中被標記了一種身份的徵象,在社會化的過程裡建立一種容易快速辨識的符號,從日常生活中肯定及確立身份的認同感。這些塑膠製品是大眾民生物資使用的共同記憶,物質使用與身份會自動產生了一種連結而有了一段記憶,然而,使用這些塑膠製品伴隨的態度多是隨意與輕賤,早已失去對它原有的感覺,而這些塑膠製品脫離了它原有的空間,從它既存的生活場轉換成一個思維場域,產生了一個新的空間效應,也產生一種新的詮釋方式,時間與空間的相互置換,有了新的觀點,這是作者細膩的在空間使了魔法,使我們能夠見到一種全新的意識。生活場的物質使用對一般人而言,自然而平凡無其特殊的感覺,但藝術家給了他新的血脈有了新的樣貌,在此物質於空間的存在並非是最重要,這些既成的物品並不永恆存在,有時在剎那間就發生改變,或在對應互動中一直處在變動之中,而形成動態雕塑,這裡有了一種新的意識的產生,即是對存在的另一層次的解釋。

 

        人人都是藝術家是我們常見的口號,但「大眾雕塑」提出的是一個更細膩的見解,每一個人在生活中因為生存的需要,不斷的在創造一個新的視覺樣式,不管你能否認同,此一視覺樣式是一直不斷的被創造出來,而且在大家「有樣學樣,沒樣自己想」的原生創作思維,這概念是肯定了此一心思在創作中是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日常空間經由「大眾雕塑」的轉換之前的樣貌 

 

  

 

 

日常空間經由「大眾雕塑」的轉換,成了一間美術館使我們有了賞畫的心情

 

結語 

我想一個藝術家在他的整個創作歷程裡,都會遭遇到一些瓶頸與難題,我想唐唐發也不例外,而在「大眾雕塑」的創作觀念裏,藝術家似乎還沒有接觸到此觀念更核心的問題,似乎對於停留在大眾介入藝術的互動中作過多著墨,反倒忘了應該要花更多心思,回歸物質在美術史上的討論,即是對創作形式作更深之哲學思辯,這也使得他作品準確度變得恍惚,就難以建立一個更嚴謹震撼的理論。這也是他的作品有時會停留在某種情境的情懷中,而顯得偏離了形式辯論的主題,故所呈現的形式總還是有些不盡如意的地方,我想以他對自己作品要求的嚴謹來看,應該在不久的將來他的創作理論會更趨圓滿。

 

 全文完

 

 

感謝唐唐發先生免費圖片提供

 

我要回應 

 

 

 

Facebook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