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政煌
會在此開闢這個專欄,源自於一次對藝鼠的演講,在介紹北京宋庄的藝術生態後,受袁汝儀老師的邀請,她希望我能試著針對大陸宋庄藝術村及當代藝術認知的這個部分,以藝術家的角度,敘說兩岸創作者的創作經驗、創作意圖與內涵,就我的經驗做文字的分享。由於自己所從事的是視覺藝術創作,對文字的操作自然不如圖像嫻熟,使用文字對我而言,的確仍須多方琢磨。然而,鑑於詮釋視覺藝術創作之文字的有效發言權,長久以來總操作在藝術學者或藝術研究工作者的手裡,而創作者似乎難有機會會自己的創作發聲,許多有關藝術家心理轉折或形式哲思等創作內涵的部分,沒有得到適當的詮釋,往往被許多故事及八卦取而代之,無法回到藝術本質上做真正解析,也使大家無法更深刻的理解藝術。也因藝術不只提供美的經驗,還帶有在美的形式中對於生命的啟發。我們有興趣窺探藝術家的風流韻事,總是比喜歡藝術本身來的多,這也常使我們在瞭解藝術家的生活情趣後,反倒對他的藝術感到陌生,難以真正深入藝術的殿堂,這就變得本末倒置了。也或許在欣賞上,可能引導我們陷入言不及義解說義理的空泛中,對藝術卻無法深入其關鍵思維,帶來真正的意趣,永遠需要他人的解說才能肯定自己的看法。也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我就大膽接受了袁老師邀請,為這個專欄付出一點心力,嘗試以文字就我理解的部分做出個人的經驗分享,以這個自己非常陌生的工具來詮釋視覺藝術的內涵,然而這過程文字常會詞不達意及錯字連篇,我想這也是不得已的事,我想只要透過不斷練習表達,應該會越寫越清晰,也會越順暢。我想有新的讀者願意耐著性子閱讀,不但我自己會有所成長,讀者在這過程也會逐漸理解藝術家他們在創作背後究竟搞些什麼東西,其背後對社會的貢獻又是什麼,也能對一些新的藝術形式有切入認識的可能,對藝術就不會感到陌生而生起錯誤的知見,或對藝術家存有不當的幻想及偏見。
而這個專欄,我想分做六個區塊,做有系統的書寫做多方面的探討,不單只停留在藝術家的介紹,想花一些時間,有系統對視覺藝術做完整而深入的解讀,讓讀者有更全面的理解視覺藝術。所以我將分為,一、北京宋庄藝言堂。以介紹宋庄藝術的點滴,如藝術家工作室、美術館、畫廊、畫家訪談、生活機能等的介紹。二、台北藝識。以介紹台北藝術現況、生活機能、畫家訪談等部分。三、兩岸畫家評議。這裡先不談已成名及生活優渥的藝術家,因為他們已有許多機會及媒體能見度高,這裡不用我來錦上添花為其增光。我想介紹一些屬於邊緣或者創作不錯但卻被大眾忽略的藝術家,做一些客觀及其創作價值的評論。四、藝、異、意。將做當代藝術議題的討論,對目前當代藝術所見到的一些現象,提出個人的見解,兼談兩岸當代藝術的定位與價值的之我見,想就這幾年大陸的經驗,對大陸藝術方向的可能性做心得分享,並以國際的觀點與華人的歷史視野,對台灣藝術的定位提出一些建議與分析。五、視覺藝術解密。其中五、六的部分是較偏向視覺藝術教育,我想要真正對視覺藝術有所瞭解,應該從藝術教育著手開始,故要對美術史有基本的認識,瞭解史家及藝術家對藝術的觀點,才能在更客觀的條件下做出正確判斷。我將從藝術家的觀點重新闡述美術史,以解開藝術流派在發展的過程,讓我們忽略的內涵及秘密做新的詮釋,提供觀者更精確的欣賞。六、創作思維。這個部分我將以一個創作者的經驗,分析講述整個創作過程所要建立的觀念,以及創作思維應該建立在那一些條件下,將創作的整體性條件建構出一個模型,方便創作者能清楚自己創作的定位及問題所在。
而我就一個專業藝術家的身份,提供我自己在創作及與其他畫家交流的經驗,提出一些屬於畫家們所認知的一些事物與朋友分享,期望對藝術教育這個部分能有另一層面的啟迪,使藝術能回歸他該有的價值上。當然歡迎朋友加入我們討論的行列,提出不同的見解來共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