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作品的科學邏輯分析之研究02

 

alt


圖/文鄭政煌

眼識與形式的關係

       

當我們的眼睛接觸花花世界的一瞬間,眼睛的辨識作用已做百千萬次的運轉,眼睛像是一部相當高精密的電腦。同理,如果我們接觸一件美術作品,接觸的剎那間眼睛早已做百轉千回的作用,如果作品的提供的視覺資訊不夠豐富,那我們在欣賞的當下就會感到貧乏及厭煩,而覺得這件作品是較劣質的創作(當然閱讀者也必須具有一定的知識,而非完全不瞭解美術的相關知識)。故我們在欣賞藝術品或創作時,要是能先知道視覺的心理意識,就能依此條理逐漸見到藝術內涵所散發的種種訊息。當人在欣賞一件作品時,是透過眼睛接觸外在物體而連結至大腦產生思維,而人的在視覺意識有一個模式,在形式上會對於重複的造型及類似物件使用過多,而產生單調乏味的感覺,所以,當眼睛依序掃描在畫面上所有的繪畫資訊,並將之傳導到大腦而做各種分析判斷,而各繪畫元素間與個人的經驗意識會作快速的搜尋與串聯,(注意,這是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完成,以致於我們很難意識到這運作的過程)如果大腦意識到重複的形式過多,或者只停留在少數的繪畫元素做類似的著墨,乃至於對形式元素的情感表現及深度欠缺足夠探討,都將使我們的視覺意識產生疲勞及乏味感,這是我們對一件作品會產生匱乏感的原因,也是藝術整體性不足的原因。而我們容易在視覺形式的優劣中感到作品的好壞,但較難從情感的抒發及哲理的討論中,去感受到一件作品的匱乏感,故一個創作者與欣賞者,要訓練自己的敏感強度,能將畫面中所搜尋得到複雜的資訊,與已知的經驗進行統合、思維、辨證、串聯,最後能將所讀到的訊息,歸納後能嗅出作品內是否具有感動人心的特質,或類似生命所蘊含的狀態,而以專業的素養快速對這件作品做出好壞的評價。

 

alt

克萊因 Orange and Black Wall 168.9×365.8㎝ 1959           圖片出於ART NOW  一書

 

alt

克萊因的抽象作品,經隨意裁切後的樣貌,並不會使人覺得不協調及單調,視覺上一樣顯得協調或具豐富的美感,還是能感受到他強大視覺震撼性。

1. 如何感覺視覺的運作特質,先單純以形式來作說明,而不談其他層次的問題,利用簡單的一個判斷法則,就是好作品在形式上讓人感覺到豐富而富有趣味,一件好的作品在形式的安排上是不會讓眼睛產生貧乏感,故一件好作品無論如何裁切都是完美,而不會出現不協調感。

2. 裁切後的作品之所以不會令人產生單調感,因其構圖、比例、造型、色彩等都不會產生重複的運用,所以不管如何裁切都很協調,視覺上會覺得舒服。

 

整體內涵分析

而在藝術深度的要求,我們可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來討論技術與情感、哲理的關係,以下文章所說的情感包含有情感、理念、內容三者。

 

一、技術的純熟與精鍊:

        這是「見山是山」的基礎階段,繪畫形式是視覺美感傳遞的工具,剛開始對於視覺藝術的認識或學習,當然要對視覺形式的掌握有相當的純熟度,才能在我們藝術欣賞及創作上有所幫助。而技術的純熟度又可分為下、中、上三個階段,以下分別討論之。

 

下層功夫

        形式技術的學習階段,可理解為透過模仿自然或學習前人的作品,來學習掌握形式的技巧運用,以達到重建和諧完美的視覺美感能力。從這些練習中來了解形式在自然中的關係和秘密,能夠單純的表達和諧美感的形式即可,以能夠創造視覺美感形式為標的。例如造型的準確度的把握,如何使畫面構圖達到穩定性,色彩協調性的練習,空間的營造等形式的技術學習,但不可只理解為寫實的繪畫技術,也可利用抽象的繪畫來達到相同的學習,而寫實與抽象雖然技術形式有別,但一樣都能達到相同的學習效果,可惜的是有許多人都執著於寫實的技巧,認為寫實的技術才是創作的根本,對創作的理解都只停留在這個階段,以為這是藝術創作的全部,故我們常見到許多畫的不錯的作品,卻都停留在練習的習作階段,還誤以為那就是完整的藝術創作,而一直在此階段徘徊不出去。

 

中層功夫

         形式的選擇及分別,從形式的學習開始意識到情感呈現的可能性,這是形式運用上的提升,開始瞭解形式能表達不同情感,而試著利用各種形式模擬不同的感情,追求一種完美的形式技術為目的,但不是以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為思考基礎 ,停留在以形式做不同情感的模擬上,到此階段已能清楚意識到形式是以表達情感為依歸,這是中層功夫所應具備的條件。例如我們會模仿前人的表現方式及情感,來學習表達不同的情感練習,但這容易讓學習者誤以為是自己真正情感流露,而留戀這樣的階段過久,容易變成鸚鵡學舌而不自知。或者單獨利用線條、色彩、造型等形式來做情感練習,以快速掌握情感表現的技巧。這個階段的學習者如果不夠敏感,容易將表象的情感練習誤以為是自己深刻的情感表現。學習者應特別注意,這個階段還未能達到能真正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不應該停留過久,要能往上學習分辨通俗表層情感,與自己真實情感之不同的上層功夫。

 

上層功夫

        到了上層功夫情感意識的分別,是經由通俗表層情感的模擬,意識到抒發自己情感的可能性,也逐漸理解不同形式具有不同的生命樣貌,在藝術的表現上並沒有一個標準模式的最好的形式,而只有適合自己屬性的形式才是對的形式,慢慢想要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形式,開始懂得形式的情感呈現是有層次等級之不同,對情感的認識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但這裡會有一個誤區及轉折,就是常以模仿他人的情感表現誤植為是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是從上一個階段延續下來,以他人形式的模仿建立自己的風格。如以梵谷的表現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與生活,形成一種梵谷式的表現手法,但這種形式只是挪用他人的語言來呈現自己情感,並非真正的自我情感及風格的建立,雖然他能將情感表現得很好,也能畫出吸引人的作品,但這終究還能不算是自己情感的抒發,還在一種高端模仿階段,這即是我們稱為假情感的藝術風格。多數人常無法分辨這個誤區所產生的迷障,覺察挪用他人形式的情感表現與自發性情感表現之間的差異,如能意識到這兩者之間的不同,即會同時進入第二個階段形式與情感內容的契合度。

        

Facebook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