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原始-杜勒 亞當與夏娃(中)
杜勒 亞當與夏娃 是以銅版畫大量印刷作為宗教教義傳播的工具,雖然當時版畫還是屬於工藝性質,多數創作質量總是偏於通俗及形式化,但由於藝術家的介入運用其高超的藝術天分,總是能讓這些作品成為重要藝術史 閱讀全文
為全球華人藝術教育的明天而努力
為全球華人藝術教育的明天而努力
杜勒 亞當與夏娃 是以銅版畫大量印刷作為宗教教義傳播的工具,雖然當時版畫還是屬於工藝性質,多數創作質量總是偏於通俗及形式化,但由於藝術家的介入運用其高超的藝術天分,總是能讓這些作品成為重要藝術史 閱讀全文
杜勒(1471-1528)自畫像 早期的作品可以看出其寫實功力的不凡 亞當與夏娃 杜勒(1471-1528)是北歐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繪畫藝術大師之一。父親是德國日耳曼一位擁有精湛技術 閱讀全文
文/ 鄭政煌 人生中的十二個藝術學分 當我們在藝術的欣賞得到美的訊息,如果只從畫中或書籍介紹得到表象的美感情緒,或者只是吸收豐富的藝術知識,如此從藝術欣賞中所獲得的滋潤將是非常的貧乏,而且容易誤 閱讀全文
黑色隱喻 木刻版畫、剪紙 2006 「版畫非版畫是名版畫」– 鄭政煌創作分享 態度 版畫創作對於我而言,就像天邊偶然飄過的雲彩一般,輕輕的劃過心底卻留下永不抹滅的記憶,所 閱讀全文
《之前‧之後》
廖文豪、劉信義、曾霆羽 三人聯展
展期:2012.12.1~12.28,11:00~18:00,週日休
地點:MEME覓空間(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號12樓,捷運古亭站6號出口)
作品換展茶會:2012.12.15(六),19:30 該日三位藝術家齊聚,進行【之前‧之後】展出作品替換活動,歡迎參加。
在古老山水的紙本上,我閱讀著過往,腦中的山水記憶,是感受和體會的自然態度,「山水人」表達的是面對自然和生活的直觀感受、經驗,以山水為出發點,超脫人本身的身體限制,所追求的是心中理想的山水人。從生活中的自然觀開始思考,直接直覺意識以最初「自然的態度」去想像、判斷、感覺在「山水人」中無限延展、變化的世界。當我在生活中從其出發看任何事物,我原本就在其中,從自我延展出的世界,身邊的物質物(山水、人體等)也就直接對我存在著,在直觀上我直接發現了它,也意識了它,更經驗了它,直接經驗讓我感覺強烈,過程中的醞釀感是直接存在我的身體裡,在創作的過程中才會釋放出來。
經由自身的繪畫圖像去傳達自身對外在的看法。在創作的圖像上,運用人的形象、骨骼、器官或一些象徵物如花朵等等不同物件的組成,藉由造型、色調、氛圍等等處理方式去朔造一種淡淡的憂鬱情境。述說著自身的每段記憶、思索與心情。純粹以一種自己對生活、社會、人性、所感觸而引發出的一種情境的幻想而呈現自身的繪畫語言。如此的情境建構在種種許多生命經驗裡必須度過的情節;孤寂、冷漠、疏離、絕望、猜忌、忌妒、傷痛的人、事、物等等事件的負面觀察而得到靈感。從中去獲取人生積極的意義。因為總是能在一種悲劇性的氛圍中去體會、去思考、去創作。而感到一種寧靜、一種親切。
曾老梗能做的很有限。在好吃蛋餅早餐店點大杯冰奶、起士蛋餅和漢堡蛋作為一天的起點,接著回到八坪大落地窗的小套房,展開積極的腦部運動,成份包含意志或潛意識之類的抽象跳動,不一定有定論但總該有下結論的時候,偶爾讚嘆人生,大部分悲嘆人生。
然後換上耐吉運動褲和排汗衫,往前跑,跑慢一點的是暖身,跑快一點的就是跑快一點,跑的時候,青蛇過馬路,松鼠走電線,只有蚯蚓看起來像是迷路,再往前跑,經常只剩下他自己,倒也無妨,到底是把世界遺忘了,亦或是被世界遺忘了也沒法說個準,就是等到身體冷了,再往前跑,就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