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看表演

在從事戲劇創作和演出的過程中,經常被問到為什麼要到劇場看表演?

    我也經常在思考,為什麼要看表演?不看表演又如何呢?

    其實我也很難回答?為什麼呢?這要回到藝術的本質,藝術不是一個成果,而是一段過程的累積。當然看演出就不是偶而看一次、兩次,而是經過一連串的欣賞活動,培養出欣賞藝術展演的素養和習慣。

    或許會有人反駁說:「學校從來也沒有教學生如何看電影,但幾乎每個人到了高中、大學時代都很自然地進劇院看電影。」藝術原來就有交際和娛樂的功能,進電影院大都是從純娛樂交際的功能出發。但從藝術作品中品味和思索人的處境,進而體驗人生的過程就需要教育的過程。如果從小朋友開始就不斷地接觸展演活動,在配合教育過程的深化,從孩子的內在逐漸豐富藝術與人文的素養,透過一整個世代慢慢地累積,藝術才會漸漸深入民眾的生活,國民的人文素養深度逐漸厚實,文化國度才能自然型塑而成。

    這樣說法或許太過遙遠、龐大,家長們通常比較在意的是學校基礎學科(國、英、數、自)的考試分數。對於藝術與人文素養,因為無法在短期內看到績效或檢驗成績,相對的就會覺得比較不重要。如果我們回想自己學習的歷程,在學生的階段,什麼樣的活動會讓你回味無窮。我想有很多人會是在中、小學代的某一次的表演活動的經驗,因為那是親身經歷體驗的記憶。

    孩提時代對於表演都有想望和期盼,那是人類內在的藝術動能,教育過程就是去觸發、保留和延續發展這些藝術能力。這就是為什麼要有藝術與人文學習,和為什麼要帶孩子看表演的主要原因。真的不在於看一次表演就能獲得什麼?而是在這過程中,藝術展演活動慢慢地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整個世代人文素養的層次也因此逐步提升。

    在政治肅殺、意識形態壓制,文化工作者動輒得咎的年代,台灣經歷整個世代幾乎沒有進劇場看表演的經驗,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台灣劇場呈現一灘死水的狀態。後來電視取代了一般娛樂的活動,劇場的展演活動還是相當慘澹。近年來,劇場的展演活動慢慢地找到區隔電視、電影的表演型態和內容,又逐漸地恢復活力。雖然還是無法擺脫娛樂的取向,但對於藝術的要求也越來越嚴謹,對於創意的發想也越來越活潑,所以走進劇場去體驗藝術與創意,讓孩子感受藝術的氛圍,體驗藝術的創意,逐漸豐富藝術素養,就是進劇場看表演的目的。

 

Facebook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