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鄭政煌
視覺藝術作品的科學邏輯分析之研究04
科學客觀的方式來分析藝術作品說明
【畫面層次豐富度的科學化量表】
|
|
構圖 |
色彩
|
線條
|
造形
|
明暗調子 |
體積
|
比例 |
光線 |
節奏 |
時間空間 |
技術的純熟 |
10﹪ |
|
|
|
|
|
|
|
|
|
|
形式與情感的契合 |
30﹪ |
|
|
|
|
|
|
|
|
|
|
思想的高度 |
60﹪ |
|
|
|
|
|
|
|
|
|
|
總分 |
|
|
|
|
|
|
|
|
|
|
|
(表一)此表僅作為理解此概念使用,並不用來實際計算作品的好壞程度, 因方便舉例的緣由,這裡只簡單舉出十個繪畫元素,實際應不只此數 。形式的運用也有主從關係,欣賞藝術是一個整體思維,但因講解分析的方便,不得已以個別項目單獨來討論,較容易看出藝術家他的用心處。
(線條)技術的純熟度10﹪ |
|||||||||
下(30﹪) |
中(30﹪) |
上(4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表二)
我將形式以數量化來作為說明,其目的並非將藝術欣賞與創作數量化化,只是用來說明應從什麼角度,與研究方向來建立藝術的深度。因為藝術的內容是錯綜複雜不容易說明清楚,不得已必須拆開個別講解,而藝術是一個整體性思維,故回到欣賞與創作時是不能分開來看,懂了之後就該把這個方法丟掉,這裡要特別說明清楚。在廣度的建立,這些繪畫元素的討論至少應包含構圖、造型、線條、色彩、明暗調子、體積量感、時間、空間、節奏、光線、比例、媒材質感、技法等元素。因說明方便,這裡以十個元素為基準,每一個形式元素各佔十分,十個元素總共為一百分(如附表一)。而每一個元素均可再分為三個層次,為深度的建立得依據,且每個層次所佔比例不同,一者技術的純熟與否佔10﹪,二者形式與情感內容是否契合佔30﹪,三者思想的高度是否建立佔60﹪,而每一個層次又分為上、中、下三層功夫,其所佔他的層次比例為60﹪、30﹪、30﹪(如附表二),為這些比例的劃分,是依據美術史上對各個部分的重視程度來劃分。例如線條元素的總分為10分,而在技術的純熟度則佔10﹪,即是1分,如果技術程度落於中層功夫的5空格中,即表示要1要乘於50﹪等於得到0.5分,表示線條的討論只拿到些微的成績,就能有所依據的判斷線條所呈現的豐富度嚴重不足。其餘的層次判斷以此類推,這裡就不多述,十個元素總共為一百分,一件作品所得的分數越高,也就能顯示在畫面所呈現的複雜度及豐富度,其視覺張力及生命張力就越豐富。
例如,一件作品若只在技術層面琢磨下功夫,而缺乏在情感與思想上努力,即使畫面技術精鍊純熟,也只能拿到10%的成績,卻不瞭解對於藝術的要求,還有第二、三層的評估方式,假使在技術的層次中,每一個單項中都拿10﹪的滿分,即是1分,則十項元素總共也才得到10分而已,而以總分100分來看,停留在技術層面最多也才能拿到10分而已,當然畫面中所顯現的內容就薄弱許多,這也就是許多只注重技術研究的作品無法引起別人深刻感動的原因。更糟糕的是,有許多作品常只在造型、線條、色彩、構圖等單元做部分研究,常忽略對空間、時間、節奏等做深入研究,因此只能拿到這幾項屬於技術層次的分數,可想而知其所得總分就會更低,所以作品呈現的水準就更低了。
我將以線條為例子,來說明在線條領域裡如何建立深度的三個層次,可從什麼角度,這應如何看:
(線條)技術的純熟度10﹪ |
|||||||||
下(30﹪) |
中(30﹪) |
上(4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技術純熟精鍊的整體性:
以線條為例子,初學者常會藉著各種訓練,來使自己畫出流暢而美麗的線條,這裡講的純粹是視覺上的美感,盡量使手上的功夫做到熟稔與技術精鍊,以追求完美的線條形式為學習的全部,也以畫出完美線條的依據來評斷作品的好壞,這是以為技術的純熟為藝術要求的全部來看,殊不知這只是在技術的下層功夫打轉,只是形式技術學習的初級階段。從對自然模寫感知或前人作品中學習掌握線條技巧,來瞭解繪畫形式之間的關係,以達線條和諧完美視覺美感,這個部份只佔技術層面10﹪中的30﹪而已。這個階段熟練了線條的運用技術,就會進入技術的中層功夫,開始懂得線條的選擇及分別,能從線條的學習開始意識到情感呈現的可能性,這是線條運用的再提升,知道線條能夠表達不同情感,不再一味的以線條的形式完美為目標,而試著利用不同線條模擬不同的感情,但這裡還沒有真正達到能夠以線條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只單純利用不同線條做不同情感的模擬。這個部份也只佔技術層面總分10﹪中的30﹪而已。到此下、中兩層的功夫,總共是佔技術層面的60﹪,這個階段意識到線條與情感的關係,就會進入技術的上層功夫對情感意識的分別,經由線條對情感的模擬意識到表達自己情感的可能性,開始瞭解線條與情感之間的關係,瞭解不同線條所傳達的生命樣貌是不相同,會不自覺模仿名家的線條,當成自己情感表達的形式,以為這是自己情感形式的真正樣貌,並會對名家的線條模仿去追求一種極致的仿製,而沈溺其中的趣味而無法自拔,也唯有更警覺的意識到自我情感的真確性與此形式的差異性,才可能完全擺脫技術的魔咒,而進入另一嶄新的視野。到此技術的學習才真的告一段落,這個階段開始會觸及到第二個層次部分內容。而這個部份是佔技術層面10﹪中的40﹪,唯有在技術的層面涵蓋上、中、下三層的功夫,才能達到技術層面的整體學習。
形式與情感內容是否契合30﹪ |
|||||||||
下(30﹪) |
中(30﹪) |
上(4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2.形式與情感內容是否契合:
線條在這此階段上,會由線條情感的模擬,意識到如何準確表達自己情感的可能性,著重在如何準確表達個人情感,思考線條與自己情感的密合度,已能分辨從模仿中學習表達自己情感的線條,始終很難與自己的情感產生共鳴,會對這類模仿的線條產生不真實感,而逐漸擺脫他人的影響。故能從情感中發掘線條的獨有個性,逐步形成自己的線條風格,開始懂得線條的不同層次及內涵,能意識到自己情感的真確性,而不再被諸方大師所迷惑,能自由的運用線條而不落入模仿之中。而這是下層的功夫,只佔情感內容契合度的30﹪中的30﹪而已。到了中層功夫,畫出有符合自己生命情境與情感的線條,比僅是畫出美麗線條來的重要,這時的線條開始有了生命的節奏,會建構出符合自己生命情境的線條,不單在視覺上線條會舞動它的生命律動,更能觸發深一層的心靈感動而引起人們的沉思,開始會像用線條來寫日記一般,記錄每一段不同的人生階段的感情,但這裡較屬於個人偏狹情感的表現,所呈現的視野與氣度也較狹小。到了另一階段,此時的情感心思又更為細密敏感,藉由抒發自己情感而體察到外界的情緒氛圍,能觸及社會多數人一種深層內在經驗記憶,發展出線條特殊的意蘊,很能傳達出社會某階層共同的情感記憶,線條能成為一種時代的特徵,不再侷限於個人的情思已較具開闊性的視野,到此一條簡單的線條已能乘載許多的內涵,故線條已不再是線條了,才是線條該有的思維。熟練此階段同時也會進入第三個階段,即是思想高度建立的初步功夫。
這個階段分數的高低,全看是否能掌握線條與個人情感表現的契合程度,以及與能否傳遞出作者視野的寬廣有絕大的關係。作品中帶有感情與生命的表達,是評估一件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依據之一,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層次的分數,會比技術層面的分數來的高,也重要得多的緣故。
思想的高度60﹪ |
|||||||||
下(30﹪) |
中(30﹪) |
上(4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3.思想的高度:
一般對創作者而言,要把前一、二階段的功夫做好,是比較容易辦到的事,但要把思想的高度提升而使作品變得偉大,則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這也是為什麼此層次會佔60﹪,如此高的比例之原因。因為作品中要呈現個人情感的熱度,只要創作方向正確,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自我情思的蘊釀及情緒抒發,是私人秘密的情感空間,為個人所容易覺察到思緒細微的轉變,當然也就容易直接且強烈的展現出來,故要畫出一幅帶有個人情感的作品實際上並不困難。但要從日常生活的體驗與情感抒發,提升到一個視覺哲學與歷史的高度,提煉出具生命思想的高度與廣度,且要富含有哲學興味的線條形式,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這個層次上要有突破是極度不容易的,所以如果不是在美術史有大的建樹,是很難拿到高的分數。
思想的高度下層功夫-個人思想的提煉,通常到這個層次還是容易見到,因為個人思想的建構,是對個人有相當的重要性,但卻不一定對大眾有絕對的影響力,此時線條除了會記錄自己的情感,無形中也會顯現一種人生的價值取向及堅持,也能顯現個人的哲思,線條到此慢慢進入一種哲學思維。而線條到了中層功夫則會回到繪畫性哲學命題的探討,回歸繪畫本質對存在命題的思辯研究,以符合在繪畫本質的要求,畢竟視覺藝術並不等同哲學,所以終究還得回歸視覺藝術本質的討論。在此階段所謂形式哲學思維,是形式從生命經驗中提煉出一種符合社會脈動的形式特徵,透過此線條形式即能撇見一個時代諸多特徵及存在意義。到了上層功夫必須對美術史有相當的理解,理解美術史的檢別是依何而建立,也必須清楚整體完整的創作內涵,從美術史的角度來對作品作應有的定位及史觀整體性思考。例如表現主義將線條獨立出來,做為情感表達的主要形式,這是在千年的繪畫傳統中所沒有見到,故其開啟了線條一個新的時代。反倒此段較容易能理解它的重要性,但卻是非常不容易做到,如果能清楚整個創作整體性內涵,或許更能有機會觸及這個區段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