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喜歡學習?還是技藝的操作?當前的教育理念下應該十分清楚。如果學生沒有發生興趣,學習行為可能再課程結束後同時終結,所以,教學應該是培養與建立學生學習的興趣。
不過從藝術的學習的過程,我們都知道學習藝術無法脫離基本技術的操作,經由對某類藝術的基本技術實際的操作,才能對該類藝術所體驗與了解之後,才能觀察或查覺是否對於該項藝術產生興趣。一直以來都有教學者主張藝術學習必須讓學生擁有基本的技術,才能是學習的開始。
建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基本技巧學習真的背道而馳嗎?過去可能對於基本技巧的誤解。戲劇教學的發展過程,剛好找到這兩個管道合一的路徑。從學生有興趣的遊戲開始,當然遊戲化的學習活動,也曾被質疑是否達到學習的效果,但經過事實的證明,得到更多的成就感的學習,越容易建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有信心,則是未來持續學習的關鍵。其實在藝術學習的發展過程中,視覺藝術和音樂也都發現基礎技巧可以的找到更有趣的方式,可以使用在一般學生的藝術學習的課堂上。
因此,我們都希望教材內容和教學過程,可以讓學生願意接近、嘗試、然後喜歡,進而有興趣更進一步去了解。即使是知識性的學習,也是透過學生喜歡的探索或故事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之後,讓他們有實際操作的動力。學習實際上就是接引學生進入情境,透過各種方式(包含知識性的引導),讓學生樂於從事藝術的創作過程。所以中小學課程教學目的應該是讓學生對於基本技術的學習有興趣。
在表演藝術的教學個人認為從肢體的表現上讓學生肯作、敢作,然後是能作;聲音表現上從肯說、敢說,然後能說。總體目的應該是帶領學生朝著創作路上前進。創作不是目的,而是創作過程中時所需的靈活的思考和動手操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