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政煌 精進行道 木刻版畫 30×40㎝ 1998
文/ 鄭政煌
前言
隨著八0年代台灣政治解嚴,島內與歐美地區接觸頻繁深受影響,政治越趨民主、社會越趨自由開放。現代化思潮與資訊引進國內,使得社會各階層在近幾十年來有了新的氣象,經濟的蓬勃發展,各行業均顯得一片欣欣向榮,台灣藝術亦充滿了蓬勃活力和榮景。在美術創作方面,許多藝術創作者汲汲於吸收西方現代藝術思想與資訊,並積極推陳出新,使台灣整體視覺藝術水準大為提升,無形中拉高社會大眾對視覺造型的鑑賞能力。回顧從七0年代至今,台灣版畫藝術,得力於版畫先進苦心的經營推廣,尤其在基層美術教育的基礎紮根上已頗具成效,幾乎所有國小、國中的美術課程中,多能見到版畫課程的安排,許多美術競賽亦不難見到版畫項目,例如中華民國版畫暨素描雙年展、全國美展、地方美展與學生美展等…。透過這些競賽,亦鼓勵版畫創作人才,激盪出更多優秀作品,足以證明版畫藝術由於在先輩們的積極推廣下,已能普及到學校的美術教育。
版畫藝術創作氣勢的低落
版畫在台灣雖為普羅大眾所接受,然而,要將版畫與其他繪畫等同視之,卻還路途遙遠,社會上與美術圈潛藏著對版畫價值的認同感不足的氛圍,不少藝術工作者潛藏於內心的想法,似乎在藝術領域的脈絡中視版畫為其他藝術的附庸,還是把版畫創作有意無意的矮化成工藝創作來看待。收藏家們,更少有興趣針對版畫作特定收藏,因為複數品總是不如單一作品值得收藏,又往往將版畫視為繪畫的複製產物,方便繪畫作品普遍流通的媒介而已,視野停留在工藝技術及商品的層次,無形中貶低版畫創作的價值,這就很難期待有大量藏家能出手收藏版畫作品。多數版畫家都喜愛強調版畫複數性與商業流通的特質,期望複製作品能為普羅大眾所收藏,但如果標榜複製作品的商品價值,勢必將版畫引導到工藝、印刷的印象,一般大眾對版畫藝術所知匱乏,這時民眾將會疑惑版畫與美術印刷有何不同?其價值何在?當然會直接影響新一代美術學子投入創作之意願,不願意把版畫當成主要創作的媒介,惡性循環的結果將造成版畫人才短缺,使當前台灣版畫之藝術發展碰到瓶頸並逐漸衰退。
版畫發展至今為何造成此一窘態,無法為多數人認同版畫的藝術價值,當前台灣版畫藝術停滯不前,細究其因略可分為下列六點因素。
一. 台灣沒有收藏版畫的傳統:
目前台灣沒有形成收藏版畫的傳統,可從創造性及商業性的缺乏兩方面來看。先談藝術創造性的缺乏,中國古代木刻版畫是宗教典籍、書籍插圖的輔助工具,原始目的即是印刷,屬於工藝的範疇,故傳統並不視版畫為藝術,以致版畫只能透過工匠之巧思,以通俗的生活趣味流通於民間,很難登上以重視思想、意境為脈絡的文人畫殿堂。而以文人畫觀念為骨架且佔有相當數量的畫家,更將重視技術的版畫視為匠氣之作,既然畫家本身並不重視,當然就更不會投身於版畫創作。因此,歷代少有知名畫家親身參與版畫製作,未能有效提昇版畫在民間的社會地位,致使社會大眾只將版畫視為印刷工藝的產物,中國從上到下一致輕視版畫藝術的價值,在相同的氛圍下,同屬漢文化圈的台灣,亦傾向貶低版畫藝術,更遑論形成收藏版畫藝術的傳統。而現今的版畫已由工藝的範疇提升為藝術的創作形式,如果在金字塔頂端的創作者還停留在商業性的表現,就無法拉抬版畫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地位,而有跟風傾向的台灣民眾,就更不可能對通俗的版畫引起過多興趣,而形成對版畫收藏的傳統。而商業性的缺乏,商業性版畫明星的缺乏,無法形成流行時尚讓普羅大眾追尋的風氣,一個藝術產業的形成,需要許多明星級的作家,提供有趣而能吸引人矚目的作品,來引領收藏的風潮。如今版畫在商業上已過渡成印刷工業,許多早期的流行的民俗版畫,轉由流行明星的海報、宣傳商品或許多插畫或藝術作品複製的印刷品等所取代,價格也變得更便宜流通性也變得更廣。似乎版畫的商業性已被印刷術所取代,使得在流行市場的大眾不願進入版畫市場中,如果版畫商品沒有一些商業明星,又缺乏藝術的獨創性,其吸引大眾的效能就會變得更低,就更難形成穩固的收藏結構。
年畫 鎮宅神虎
傳統版畫常做為工藝、民俗、喜慶的
二. 單一作品之藝術價值高於複數版畫作品的迷思:
台灣藝術環境瀰漫著單一作品認同遠高於複數版畫作品的氛圍。收藏界及美術界普遍存有,單一作品優於版畫複數作品的偏見,對單一原作過分推崇而貶抑具複數特質的版畫作品,導致人們逐漸對版畫藝術價值產生嚴重的錯誤認知,造成人們缺乏收藏版畫之意願,非但阻礙版畫藝術正常發展,間接影響上層美術家參與版畫製作,使鑑賞者對收藏版畫的接受度遠不如其他素材的美術創作。
早期版畫之屬性即是印刷術,其本質具備傳播的特性,作為宣傳與商業工具。近代視覺藝術中,版畫兼具商品傳銷與藝術媒材兩種性格,可藉版畫複製做為美術活動的推廣教育,昂貴的繪畫作品,無法吸引廣大中產階層參與藝術市場,當然無法積極擴大培養藝術欣賞與收藏人口,而複數版畫作品價格較低,容易為中產階級所接受,使藝術收藏風氣更能融入生活,讓藝術欣賞增添生活樂趣並影響生活品味。如此,對藝術認知能有更深的體驗,民眾如能培養收藏版畫之風氣,以擁有藝術家的作品為榮耀,其本身在看待與參與藝術的層次將有極大差異,擁護藝術的態度也將變得深刻、堅決,自然形成擁護藝術創作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版畫雖能擴大藝術的買賣市場,但也由於商品化的趨向,令人對版畫產生負面印象。以複數為特色的版畫而言,複數和商品化是重要的本質與手段,但在目前特殊的台灣環境中,複數性卻成為版畫創作的負擔,反造成一般畫家貶抑版畫價值之藉口,影響民眾對於版畫藝術的認同。版畫雖然擔負藝術的商業行銷,但卻不能抹煞自身具有藝術表現的動能。又上層的收藏家耽溺於單一原創作品的迷霧中,寧願花高價,也不願收藏具複數性且價格低廉的版畫,缺乏上層收藏群收購版畫作品,版畫家生計困難,在現實生活考量之下,無疑更是雪上加霜,造成版畫創作人才的流失,使從事創作者往往視版畫創為畏途,而放棄此種材質的藝術創作,參與版畫創作的人口少了,使得版畫無法擔負起藝術推廣教育與收藏的功能,整體的美術發展嚴重失衡,無法造成彼此雙贏、互惠的局面殊為可惜。
待續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