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地的學習:表演藝術教育之教育劇場幫助學習內化

94dc54329e25f79c8a3f66d37ea38c47

這一天的主題是表演藝術教育。以2009年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和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的學生合作,在國小展演的《1985開城門》為例,我們一同認識了結合戲劇與歷史教育的教育劇場(Theatre in Education,TIE)。

演教者化身成另一個年代的人物,在小朋友面前搬演一齣村民面對日軍進城而各載顧慮的戲碼。開門讓日軍入城接管他們嗎?進行抵抗嗎?演員們生動的演出,先將在場的小朋友帶入情境,到了關鍵時刻,現實中的主持人再補充歷史背景,並將道具發給大家,就這樣以一個象徵性的符碼將大家引進歷史的漩渦。

在這一段歷史故事中,小朋友不斷地游離於過去與現在,時而客觀聽課、時而主觀作出決定,而劇情也會配合他們所提出的方案發展下去,在適當的時刻再與歷史銜接上。

這樣的結合,除了能讓觀眾參與演出,增加趣味以外,最重要的還是讓小朋友「身歷其境」,達到學習內化的作用;並透過不斷讓他們為劇中人物做決定的過程,訓練思辨能力。

教育劇場的分享結束後的討論過程中,談到電子化社會對傳統劇場的衝擊。主講人指出,劇場不像圖書能被轉換,它最重要特特徵——「here and now」——正是它無法被取代的價值。而TIE的特點在在是提供了一個「此時此地」的社會教育作用,是一種趨向演出形式的教育。

主講人還提及,近年來台大醫院的實習醫生都必須通過無數個「標準化病人」的考驗,才能得到認證。為了提升實習醫生們對各種病況的診斷及應變能力,會有一些「拿著劇本的病人」走進醫院,透過劇場假定的方式讓實習過程中的「做中學」發揮到極致。既連高等學府也開始運用TIE來訓練專科人才,可見其潛力之所在。

主講:張弘旻/ 李其昌

Facebook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