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藝術教育田野研究的先行者、卓越的藝術教育學者、兩岸藝術教育學術交流的重要推動者袁汝儀教授,于2016年2月10日23點50分在臺北仙逝,交棒給更多的藝術教育愛好者。台灣藝術教育界深切緬懷袁汝儀教授對藝術教育的貢獻,分享她的學術成果,對她的仙逝表示沉痛的哀悼!
華人藝術教育田野研究的先行者、卓越的藝術教育學者、兩岸藝術教育學術交流的重要推動者袁汝儀教授,于2016年2月10日23點50分在臺北仙逝,交棒給更多的藝術教育愛好者。台灣藝術教育界深切緬懷袁汝儀教授對藝術教育的貢獻,分享她的學術成果,對她的仙逝表示沉痛的哀悼!
若您要在袁老師的田野研究筆記本(每人 1 頁)簽名、留話、畫圖、追思,請於 2 月 15-21 日間,電話黃老師 (0921-841-761),安排探視袁老師牌位的時間,請空手來回。(拜託預約,因空間小、一次只能一人,停車不 便。捷運行天宮站,往行天宮右轉民權東路二段 186 號禪心閣)。袁老師說:不擾人、不公祭、只火化海葬。
袁汝儀,1954年生於台北,長女,三位弟妹的榜樣;1972年進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主修油畫創作,1976年畢業取得文學士,隨後在台北縣中和國中美術科實習老師1年;1978-87年在美國奧勒岡大學取得藝術創作碩士、藝術教育博士;1987-2016年擔任台北教育大學藝術系副教授、教授。
袁汝儀,在美國念書時,於1980年因畫結緣黃慶祥成為連理,從此黃慶祥就以「小姐」稱呼袁汝儀,終其一生、以示愛意。袁汝儀育有一子一女,黃在中及黃致中,自幼在袁汝儀儒家思想文化及藝術創作的薰陶下,分別走向理論物理及國際人道救援。
袁汝儀,30年教學、研究、服務,桃李滿天下,學術友人超越國界,社會服務朋友處處相挺。袁汝儀對每項角色都盡心竭力,窮其畢生時間精力,追求完美;最後10年,重重壓力讓其病痛纏身,她仍忍著疼痛繼續奉獻,無暇養身養病,終在63歲鞠躬盡瘁。
袁汝儀,藝術教育研究(TSSCI,THCI,NSC藝術學門優良學術期刊)學刊創始者(2000年起),「全球藝術教育網」華人專業交流平台主人(2001年起),「藝鼠」每月藝教公共論壇創辦者兼主持人(1999年起)。她的授課方向,包括藝術教育民族誌、藝術文化人類學、藝術教育思潮、質性研究與田野方法等。她的學術研究,是以藝術教育民族誌為主,旁及人類學在藝術教育上之應用、藝術教育史及生活藝術教育理論之建構等。袁汝儀的民族誌研究主題,包括台北艋舺龍山寺的寺廟參與人的美學系統(1983年開始,1986年發表)、台北縣某小學五年級的一班學童的青少年次文化(1988年開始,1995年發表)、荷蘭PABO D視覺藝術師資訓練(1990年開始,1995年發表)、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藝術教育碩士學程(AIE)的領袖訓練(1997年開始,2010年發表「哈佛魔法」一書、及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某學校之師生與社區藝術教育現況的文化銓釋(2012年開始,2014年結束,2015年發表「美術改變命運:有關江蘇省南京地區統考現象的田野觀察與討論」,隨後袁汝儀臥病在床,無法完成「學生變遷論的文化詮釋」),憾之!
上述各項教育民族誌研究所獲之突破性觀點如下:
1. 龍山寺研究:美學之內涵、意義與功能,不僅是文化的產物,而且是多元文化的產物,學校藝術教育必須回應此一事實。
2. 國小研究:青少年次文化展現青少年一代新美學的雛形與發展,在某種程度上,預告了下一世代美學主流的變遷及未來藝術教育的發展。
3. 荷蘭研究:了解西方藝術教育之源流的文化脈絡,有助認識華人藝術教育者吸收西方文化時可能的盲點,並釐清華人的文化適應與創新之處。
4. 哈佛研究:藝術教育新思潮,在文化的層面上,它也反映了產地文化的獨特特徵,並非簡單之「進步」所可解釋。
5. 南京研究(未完成):華人文化的共通性,模塑了華人藝術教育的特色,並反映了華人面對教養、競爭、發展、以及文化變遷的特殊抉擇。
袁汝儀發表過的藝術教育政策論述甚多,其中包括對美國DBAE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對台灣「鄉土教育課程」、對Dr. Henry Feldman的“Universal-to-Unique”理論的評述,以及有關「生活藝術教育」的兩篇連續性文章,一篇是依據田野資料闡述「生活藝術教育」的基本主張,第二篇是討論「生活藝術教育」在後世界貿易組織(後WTO)局面中的意義。
袁汝儀發表有關藝術教育史的文章有兩篇,一是1930-1960台灣的「自由畫」思想,以及1996-2005年間美國兩大藝術教育學刊發表方向分析。袁汝儀的學術生涯兩大特色:第一,她以華人藝術教育現象及西方現代社會藝術教育專業工作者為研究對象,站在人類學的文化平等論與文化相對論的角度,宏觀藝術教育。第二,她同時展現,如何可以利用多樣的民族誌資料與經驗,來思考、提升藝術教育上的實際工作。
袁汝儀英年早逝,壯志未酬,未完成的心願包括:
1. 自1991年起,獨力開始倡議台北教育大學與台灣大學之整併,以徹底提升「教育學」與「藝術學」兩大人文學門,在全國學術研究與相關施政上的立足點。可惜往生時,此心願仍未實現。
2. 生前期望在南京研究完成後,能建構出「學生變遷論」,可惜因病情加重,無法實現此心願。
3. 生前期望在南京研究完成後,下一個田野研究是日本,可惜天命不從,空留心願。
袁汝儀,治學甚嚴、嘔心瀝血、追求真理、藝術理論與實踐並重。她臨終前仍念念不忘華人藝術教育的發展前途。可惜天命難違!袁汝儀,華人藝術教育學界的人才,英年早逝,誠為華人藝術教育的一大損失!嗚呼哀哉!
袁汝儀,田野研究和油畫創作的代表作:哈佛魔法、天下無不散筵席。
↑ 歷經12年,最嘔心瀝血的田野研究:哈佛魔法(2010年出版)
↑ 最後一幅油畫創作:天下無不散筵席(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