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模仿其他美術類型的附庸個性:
早期版畫肩負著對政治、宗教、文化、教育、流行品味等流通宣傳的使命,是宗教、文學等書籍上插圖的工具。版畫家以模仿大師的素描、水墨、油畫等繪畫質感為榮耀,一方面能提昇書籍的價值,一方面又能將畫家之聲名與畫作一起廣佈流傳,達到政治、宗教、商業流通與傳播目的;以教化鞏固人心,或刺激人們購買慾以促進商品之銷售。模仿繪畫創作在版畫界是自然的現象,此一習氣,卻不自覺影響後來創作者的思維理路。在版畫作品中,常見到以凹、凸、平、孔的版畫類型去模擬鉛筆、水彩等繪畫特性,忽略版畫的自身特質,失去媒材使用的絕對性,使作品在視覺強度上,反不如直接以鉛筆和水彩創作直接呈現自我熱情與力度來的真切,如果創作能以鉛筆或水墨表達完整,為什麼又要大費周章運用程序繁複的版畫來製作,難道只因能大量印製相同的作品?如此版畫就容易讓人產生錯覺,以為只是這些繪畫作品之擬仿物,或許作者雖非刻意模仿此類作品,但因長久傳統與視覺習性使然,使作者不自覺的作此思考,以致許多版畫作品似乎還停留在以模仿各種媒材為樂的層面。因為附庸個性及模仿性過強,使許多版畫的形式樣貌均有類似文學的插畫風格,落入假性超現實風格中循環,或處在個人的裝飾趣味及形式化現代主義的彌留狀態中。平心而論此類版畫作品呈現時,其創作力均遠不如純以藝術創作為依據的作品,嚴重缺乏新時代思想的提味與實驗精神,痛失版畫的獨特與不可取代性,無法建立版畫的思想高度與文化品味,減損版畫藝術的價值。版畫家應擺脫模仿其他美術類型的附庸個性,回歸到以版畫為自我的創作中心,建立起依個新的藝術品味,才能形成以藝術創作為主導的版畫創作群,拉抬版畫的藝術地位。
波內 花神頭像 1757 仿刻布雪 粉筆效果法
五、 技術迷障中版畫語言不足的現象:
版畫家因長時間投入技術研究,會因技藝越趨純熟而僵化了思想,習慣的養成也會助長形式之慣性,過於耍弄高超技術容易忘卻創作的本質,技藝的純熟易於形成潛在之優越感,把技術拱為無上權威,善於耍弄技巧的優越容易喪失創造的敏感,導致作品趨向形式化,而使得版畫語言的匱乏。許多版畫愛好者判斷作品之優劣,常以技術的精良與否為依據,習慣性的在面對創作時考慮技術的問題多於內容思惟,或做一些與創作無關的思考,如這樣是否符合版畫定義之考量?或他人是否能接受此類風格等問題,而非考慮與內容貼近與較深入的創作問題。生活的經驗與社會環境對應是創作養分的根源,繪畫形式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形式的形成及創新有賴對生活的體驗提煉,而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形式情感,藝術家就是透過生活的體驗而提煉出新的時代形式情感,藝術的可貴就在藝術家與生活搏鬥所精鍊而成的視覺形式,如果一個創作者只是因循舊的形式,而沒有著力在對時代的形式塑造,如此所呈現的作品當然就越發不純粹,藝術的表現相對也就越薄弱。
鄭政煌 核爆 2006
在創作上應多思維技法的適用性,技巧還是該依附在創作思維中,才能將視覺形式拓寬。
例如,當你進入圓山晴巳或小林敬之的展出會場,欣賞如此細膩寫實的版畫作品時,你首先會想到的問題是什麼?絕大部分的人看到他們的作品時,會先看到技術的高超而讚嘆之。哇!他們是如何做到這樣的地步,然後會相互討論,此作品是運用何種技巧以完成如此令人驚奇的效果,而在技術上如何達到如此完美的程度,似乎少有人針對其創作思想與版畫語言的關連性做更深刻的研究,似乎停留在技術層面,這是長久浸淫在版畫技術修練下,容易產生的思維反射動作,忘了創作最根本問題。版畫工作者對技術的研究本是理所當然,但把技術問題提昇到首要目標,似乎非常容易迷失於技術的煙霧裡難以見到真實。版畫家少有立於美術史的視野來看技術,視其形式內容是否隱藏作者特殊之意涵,能否藉由新的技術、媒材、構圖等的開發與時代精神相呼應,將版畫創作發揮得淋漓盡致;許多版畫工作者竟把創作思考置於技術之後,只立足於版畫史的技術層面來看問題,所欣賞的不過是因技術高超所產生的裝飾美感,故缺乏從情感氣韻所散發之真實感人的力量。這宣告了一個創作者的思維脈絡,如此的習氣將導致往後創作思維之錯置,忽略創作思考的重要性。這裡並非否定技術的重要性,而在說明技術固然重要,但比重一旦超過了對於創作本質的思考,會產生技術上的習慣性依賴,因而忽略更重要的部分,將對創作者產生許多障礙。圓山晴巳與小林敬之的作品是否有其內容與技術的完整契合度,作品是否能以技術呈現內容的需要,這是我們後學者需要更嚴格的檢驗思考。但就創作而言,此一寫實細膩的技術有其與時代的某種特質相近之處,與創作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並非全然適合我們的經驗,應細心思考個人風格與技巧之必然性。然而就版畫家而言,應將技巧、內涵與版畫特質三者緊密結合,新的版畫語彙才能從中誕生,方能完全展現版畫的特殊魅力,這類作品無論處在任何場域或他類作品比較中,絕不難窺見版畫獨有的特異風貌,也難以遮掩其散發的光芒。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