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阿信
在連著一個禮拜的低溫濕雨過後,今天早上太陽暖暖的曬著。
等著小朋友上課進到教室,我看著窗外問:「小朋友,今天天氣好不好?」
小朋友回:「好~」
然後我就說:「那我們出去玩吧!」
學校裡有座生態教材園,很適合上演「真善美」之類的劇情。帶著學生到園子裡,學生已經開始騷動著各種昆蟲的活動。
「老師!有蜂窩。」學生蹲在涼亭裡的石桌下大叫。
「這是自然的一部分。」我說。
「啊!有蟑螂!」小女生大叫。
「這是自然的一部分。」我說。
「老師!牠死掉了!」小男生指著蟑螂屍體說。
「死亡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說。
小男生大聲的問:「那老師死掉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我說:「是啊!每個人都會死掉,因為我們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接著,我指示第一個任務:「請用你的眼睛去看、耳朵去聽、鼻子去聞、手去觸摸,認真的去感受這個園子裡的一草一木和各種昆蟲的活動。然後告訴我,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事物。」
小朋友鳥獸散後,在園子裡鑽來鑽去。這邊發現灌木上結網的人面蜘蛛、那邊發現大鍋牛殼,他們很認真的研究一條池邊乾扁的死魚、伸手抓抓鳳凰木的大豆莢,也聞聞朱槿和桂花香,還救了一隻掉到水裡的毛毛蟲。
我很開心的是小朋友很投入在尋找各種有趣的事物上,沒有一個出現環境冷感。對孩子來說,要創作就必須對環境有感覺,如果無法從生活環境中找到有趣的事,在創作時也會出現僵化和空洞的現象。
半個小時後,已經有人一手拿著芭蕉葉四處飛舞,還有人捧著一把凋落的朱槿花蕊。
我再次集合指示第二項任務:「請你自己或和同學一起合作,蒐集園子裡能撿拾到的各種東西,葉子、花、石頭都可以,然後找一個地方擺出一個你覺得美的圖形。」
孩子繼續邊發現邊搜尋,有的自己一個人就默默的裝置了起來,合作的也邊搜集邊討論要擺設的主題。從這邊能看見孩子的個性、人際和協調能力。我特別走到幾個自己一人的孩子旁邊,問了一些他們擺設的主題和內容,給了一些鼓勵。
隨著時間過去,有些孩子已經擺出一些什麼,合作的也偶有紛爭而一直變換合作模式和圖形。我只是在一旁觀察,不介入。
我提醒時間由十分鐘、八分鐘、五分鐘到倒數十秒結束,再次集合小朋友。
「好了,時間已經到了。我看到有小朋友已經完成,也看到一直變換位置、圖形的,還有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的。不管怎樣,我們現在要一起去看看你們擺了什麼。」我請各組派一位出來向同學介紹裝置圖形的主題。有的很詳細的介紹每個部位,有的很簡單的只說了主題。
小朋友邊介紹,一旁有人邊恍然大悟的回應:「真的耶~」
偶而還會回以掌聲,這是小孩的自發性,沒有強迫的掌聲鼓勵。
因時近耶誕節,擺設的主題自然出現了聖誕老公公、禮物、聖誕樹,還有大餐。當然也會有一直在發現昆蟲直到聽到倒數才隨意亂擺一通的。我只是負責提出問題而不給判斷,其他小朋友會自動給同學回饋和反應。
有時候,結果不一定重要,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開啟了多少感官才是老師應該在意的。
最後,鐘聲響起,結束了兩堂辦家家酒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