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藝術教育網

為全球華人藝術教育的明天而努力

F02

神隱之謎

 文/RIVER 圖/小佳         我有時會覺得整個世界都在硬化成石頭:這是一種緩慢的石化過程,儘管因人因地而有程度差別,但無一生靈得以倖免,就好像沒有人能躲開蛇髮女魅杜莎的冷酷凝視一樣。   閱讀全文

A03

甲骨文

文.圖/阿信

文字源自古代人們的圖畫,所以有「書畫同源」的說法。我們把商朝和周代的文字稱為「象形文」,也是因為那時期的文字和圖畫很相近的原因。

商朝人會使用刀子把文字刻在獸骨或烏龜的甲殼上,我們稱之為「甲骨文」。它的內容一般是當作卜辭,也就是古代巫師觀察甲骨上火烤過後的裂痕以為占卜的依據然後刻下的辭句。

我們可以在坊間找到有把文字演化列出的字典,就可以看到很接近圖畫的象形文字,也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一些資料。讓學生觀察或猜測象形文字的意思,然後在字典上找到自己想認識的象形文。

為了讓學生體驗古人刻甲骨文的感受,於是進行了刻甲骨文的課程活動。石膏板軟硬適中容易雕刻,可以向美術社訂購或自己灌注石膏板(註1), 然後讓學生以鐵釘或雕刻刀將蒐集的象形文字刻上石膏板。另外也可以使用可以回收的乾燥陶土來製作。

接著進行拓印的活動,拓印的過程可以使用版畫的方式,在石膏板上滾上油墨然後覆蓋上宣紙以馬連(擦板)拓印。

另外也可以採另一種拓碑常用的拓印方式:一、在石膏板上覆蓋宣紙,取噴壺裝水噴濕宣紙使其軟化,可在水中加入中藥白芨粉讓紙張更服貼。二、取小油漆刷將有文字的部分輕戳後使其下陷。三、再取拓包(以內裡布包棉花)沾少許墨汁輕拍紙面。因為文字的部份下陷,所以會呈現黑底白字的效果,就像是我們看到的有些書法字帖就是黑底白字的樣子。

在延伸課程時,也可以讓學生以象形文字來佈置出一張文字畫。

這個課程可以讓學生深刻了解甲骨文的形成,也學到如何製作與拓印的方法。

註1 自行灌注石膏板的方式:取石膏粉與水以1:1的比例調和後,倒入切對半的鋁箔包飲料盒中,靜置硬化冷卻後即可取出。

歡迎參觀阿信的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sin62/blog

我要回應

2010攝影鬥陣

開館首展由攝影藝術家蔡文祥策辦攝影“鬥陣”活動,從在地文化思考出發,歡喜大家來"逗陣"作伙,徵集來自四面八方愛好攝影人士共同提出一件作品展出,主要目地是讓每個人都有成為藝術攝影家或在博物館展出機會,影 閱讀全文

已完成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