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重新回去看現代社會造成的統一化問題,獨特性逐漸被人們重視,商品的便宜便利已經不是人們心中的首選,擁有一個自己做的東西反而成為大家較希望的事情。
 	2016 藝鼠  
 	10月藝術教育講座
 	講題:社區取向的生態環境藝術行動
 	講師:黃瑞茂
 	講座簡介:
 	    一個參與生態環境藝術行動的社區,社區裡的很多事情,會是由居民的手,一步一步慢慢的去改變完成。關於「手工」的描述,可以分成幾種作用,用一些描述的語言,例如:修理、再製、回收、體驗、流汗、創造、回應使用、喜好、、、等。這樣描述社區生活的改變,好像在拼貼一般,而這樣的拼貼是動態的,是有行動力的,不是無病呻吟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重新回去看現代社會造成的統一化問題,獨特性逐漸被人們重視,商品的便宜便利已經不是人們心中的首選,擁有一個自己做的東西反而成為大家較希望的事情。
 	    因此,我們希望藉由一些行動,把手工這件事,再次帶回生活中。去復甦生活樂趣!講座或許是一種暫時性的體驗,這樣的機會,或許可以讓我們稍微體會社區取向的生態環境藝術行動!
 	(本場講座感謝張寶釧老師贊助)
 	◆時間:十月二十九日(星期六)下午2:00—5:30
 	◆報名:https://www.facebook.com/gnaedu/  全球藝術教育網粉絲頁
 	◆地點:國北教大藝術館(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停車:校內計時停車場
 	◆聯絡人:林華鈴hualing1002@gmail.com  電話:0955-140-902
 	黃瑞茂簡歷
 	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曾擔任淡江建築系兼系主任(2012-2016)。
 	1993年任教於淡江大學建築系,同年成立「淡水社區工作室」,主持淡江建築系Studio407都市設計工作室,進行「島嶼地景」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博士,研究領域在社區設計(社區營造)與都市設計等方面的實務與研究工作。包括亞洲城市都市空間、農村再造、歷史保存、生態永續、接近城市的權利、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等等議題。
 	出版
 	201511,一起邁向自由(編著),中華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
 	201304,農村策略場(編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201212,說稻做稻:2013莿桐生活農民曆,雲林縣刺桐鄉公所。
 	201206,未來城市、未來生活(編著),中華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
 	201005,藝域書寫—生活場景與公共藝術的行動對話,台北:OURs。
 	2002,推動閒置空間再使用國外案例彙編(編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獲獎
 	201205,「村落的形狀」,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計畫之一,竹圍工作室。(獲2013台新藝術獎)
 	2004,大同新世界社區工作站與創作工作坊—第二屆台北市公共藝術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木石研建築與空間設計公司策展。(獲第二屆公共藝術獎)
 	參展
 	201304,「找尋淡水的中山公園?」上海美術雙年展。
 	201207,「2012大地藝術祭」「繞境」(達達創意創作顧問)
 	201205,「村落的形狀」,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計畫,竹圍工作室。
 	200812,「藝居淡水—藝文中心十五豐年祭邀請展」
 	200712,深圳香港雙城雙年展(香港與深圳展區同時受邀請),雙年展委員會。
 	主要研究計畫、都市設計、規劃設計與工程案
 	2011,世界遺產文資整備平台委託案-紅毛城及其周遭歷史建築群,淡水古蹟博物館。
 	2008,埔頂歷史風貌特定區都市設計計畫暨古蹟周邊都市設計審議原則與準則擬定計畫,淡水古蹟博物館。
 	2007,台北縣淡水地區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計畫—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活化計畫,淡水古蹟博物館。
 	2006-09,淡水古蹟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科技計畫。
 	2006,臺北市景觀綱要計畫研究案,台北縣政府都市發展局。
 	2006,臺北城市博物館展示主題內容研究,台北市文獻會。
 	2007,淡水河口藝術網絡建構計畫,淡水古蹟博物館。
 	2004,鹿港歷史風貌再現先期研究計畫,彰化縣政府文化局。
 	2003,淡水鎮市街段(油車口至捷運淡水站後側公園)河岸親水空間設施工程,台北縣政府高灘地管理所。
 	2003,淡水河岸自行車道設計第二期工程:紅樹林站段至竹圍站段,台北縣政府高灘地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