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版畫思潮-論版畫慣性思維的擴張4

18

鄭政煌  生死無常  紙漿版畫  1998

 

/ 鄭政煌

二、    形式: 

        一般對版畫的定義,為具有間接性與複數性的特質,版畫的定義應具備上述二種重要條件之一,使被稱為版畫作品。

  

1.          間接性:
         版畫需要透過型版為媒介物製作,並不直接在紙張底材上直接描繪,是為間接性的創作型態。而版材的運用及發展更是時時創新,刻版技術也從早期的以刀器直接在版材上做處理之直刻法,到使用化學藥劑腐蝕版面之蝕刻,至晚近以影像曝光所做的照相製版,直到今日電腦媒材運用使得版畫技術更趨方便自由。型版運用由實體存在進步到以電腦虛擬存在,從實存的木板、銅板、石材等擴充至以存在記憶體中虛擬的型版。其實電腦輸出的版畫作品其本質似乎更接近版畫的原始意義,極具傳播性與科技性的特質,今日印刷製版方式改變,將影響版畫創作模式,同時也對間接性的定義提出質疑,而有更開闊的作為。 

2.          複數性:
         版畫的另一個特徵,即是具有複製與複數的特質,同一型版上經由壓印的方式,印刷在紙張等平面媒材上,同時能印製大量複製相同的作品,在一般的視覺感受上是同一件作品即是版畫作品。複數性特質是版畫與其他繪畫性作品最大不同,且能同時兼具商業與藝術的特性,這在其他美術品中是不容易見到。今日版畫型態已從傳統手工技巧發展成快速且大量的機械平版印刷,甚至進展成以電腦輸出列印的作品,其型態一直不斷的演進,其複數性一直深入大眾的生活,從而影響改變人們的生活形態。印刷術的進步帶動了文化、流行產業的蓬勃發展,大量書籍、雜誌、海報、報紙、廣告等充斥在我們的環境,大量資訊如沙塵暴般的覆蓋著我們的生活,而複數格式化意涵瀰漫在行為和資訊空間,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改變我們的思想與行為模式,這都能視為受印刷技術不斷發展而產生的影響,而版畫屬於由印刷術演化而成,其複數且大眾思維的內在本質應被保留並顯現在版畫藝術中,但許多作品的複數性只停留在商業用途,沒有將複數性轉化成創作內容,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版畫與藝術之關係

  

        我們重新瞭解版畫定義後,更明白版畫前身即為印刷術,早期版畫可視為純粹的流行消費商品,在傳統的脈絡中其實藝術性不大。但我們應深刻探討版畫從何開始具有藝術的特質?是什麼因素使版畫產生藝術的價值?這些問題都非常值得我們深思。東、西方在舊有傳統上,本來就不曾將版畫視為藝術品,而以工藝和印刷的角度視之。傳統上,西方的版畫是因為有知名藝術家參與,願意投入心血去開發研究新技法與材料,並從藝術的視角切入版畫創作中,產生不同以往的形式,使人視覺上產生新的感動,留下不少驚人且豐富的作品,逐漸提昇版畫的藝術價值。人們開始對版畫有了較高的評價,願意從藝術的角度來評斷版畫作品。中國自古以來,即缺乏重要畫家投入版畫製作,版畫匠師因長期停留在民間裝飾、通俗的趣味中,無心提高版畫的內在涵養,視版畫為工藝或商品流通,當然引不起重視思想之文人畫派畫家的興趣,更不會投身參與版畫的製作,在菁英畫家的鄙視與否定下,也就更難獲得世人的重視及青睞。

我個人認為版畫真正可以成為藝術的表現煤材,嚴格來說,應從十九世紀末開始才真正算是有了重大轉變。版畫作品固然能視為藝術品,但真正成為藝術創作的媒材,以版畫特質成為藝術表現的主要媒材,一直要等到高更介入並參與版畫製作後,將木刻版畫之強烈原始特質展現在世人面前,使長期以來做為繪畫附庸的版畫,終於成為獨立的藝術表現煤材。再透過德國表現主義那些年輕畫家的推波助瀾,重現木刻版畫精神與原始素材的魅力,這才引起大眾對木刻版畫的特殊韻味產生強烈的認同和參與感,其後更激起許多美術巨將繼續參與版畫製作,拓展表現技法與混合煤材搭配運用,使版畫的表現力比以往更加寬廣豐富,大大提昇版畫的藝術價值,使版畫成為現代美術史上重要的一環,隨即擺脫版畫即是工藝的粗淺印象。

 

高更 牛背上的大溪地女郎  1903 

版畫到了十九世紀後從高更起,才真正以木刻版畫特質做為藝術創作表現媒材,才真正脫離工藝的階段而成獨立的創作媒材,擺脫文學插圖及仿製油畫、素描的附庸地位。

  

         這裡出現一種現象,是能讓身為版畫工作者有所警惕與醒思。我們綜觀版畫藝術發展的歷史,版畫製作其實有很長的時間,是維持在工藝技術製作的觀點上,而將版畫提昇為藝術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因素是來自於重量級藝術家介入,才為版畫界帶進了新的活力與思維視野,提供新的視覺形式與內涵動力,使作品充斥視覺爆發力及感染力,版畫思潮獲得催化,改變版畫家與觀眾的想法及欣賞品味。為何會如此呢?為什麼沈浸在版畫領域的版畫家,反倒無法從既有形式中理出一條新的方向,這之間究竟是何道理?非常值得身為版畫工作者深自省思,應細細思考此問題之癥結所在。

         為什麼版畫家易因傳統技藝之訓練和商業思維影響,限制創作的自由度。許多從事版畫工作者對於創作,常會自我侷限於技術是否完美的迷思中,或僅在意作品是否符合版畫的定義,或只一味的以版畫技巧模仿其他美術作品的效果為樂,常在不自覺中失去創作的主體性,喪失版畫動人特質而不自知,如將自己定位在版畫師的角色還有道理,但如果以版畫創作的角色而言就顯得貧乏。而他類畫家使用版畫來創作時,根本不會考慮版畫之定義或以複製其他媒材為樂,只在乎是否能達成自己創作所要表達的效果,思考重點在於,如何將創作內容與表達形式做完美結合,單純從創作角度思考版畫的運用。也因如此,才能從中傳達版畫形式內在的藝術思想,開創新的視覺美感形式。這是版畫家與畫家,在面對版畫時最根本的不同點,產生的效應也有極大的差異,因為一個著眼在版畫的框架中思維,一個是以藝術創作的高度來思考版畫,結果當然是大相逕庭。故有心突破的版畫工作者,應更敏銳覺察版畫材質之特異性,利用我們熟知版畫技巧和版材特質的優勢來創作,不要因為太熟悉技巧的製作,反而忽略版畫本身的長處,將這些特質變成我們的負擔,甚至成為扼殺創作力的要素。版畫家更應站在藝術的高度來看版畫,以拓展版畫無限可能性來自我期許,要多問自己,版畫可以是什麼?而不是版畫應該是什麼?唯有如此逆向思考才有可能見到新的方向,重新為版畫下定義。(未完待續)

 

孟克 生之不安 1896

藝術家孟克的彩色木刻作品所展現的版畫特質

是其它繪畫媒材所不能取代

Facebook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