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年1月5日
地點:淡水鎮中正路18巷5號
淡水藝合家記錄:李大俠
參與:陳佳瑩 潘君嘉 朱雪蓉
另一種行徑淡水的好方式-從藝術家開始。
這個空間 由我們開始,
讓淡水的藝術工作者們互相遇見,更快串聯;
老街裡有個藝術同心圓讓民眾共享淡水藝術盛美……
未來 這裡由藝術工作者們創造遊戲規則!
一群在地的淡水藝術家,聚集在蕭麗虹老師位於淡水的竹圍工作室,討論淡水藝文的發展與空間,大家一致認為需要一個屬於藝術家們共有的「基地」,於是經過申請,淡水區公所將目前所在地的兩戶兩層樓的空間,無償的讓藝術家使用;目前是初步階段,希望透過藝術家持續性的聚會,讓「藝合家」成為淡水藝術家交流、討論、發表、記錄、展演的「聚落」,並且成為在地藝文地圖上的印記與搜尋藝文資料的抽屜。
「淡水藝合家」未來藍圖
藝文活動-藝文講座、小型表演、課程、展覽、藝術家聚會
藝文圖書角-提供淡水藝文、其他相關影音書籍收藏、視聽閱覽
買得起的藝術小舖-創意、私藏的獨門藝術小玩意
藝術家短期創作住宿-捕捉新鮮點子落腳
淡水藝術家聯合行政辦公室-交換觀點、促進在地藝術生機
藝類俱樂部成員今天很榮幸接受國藝會執行長江宗鴻先生的邀請,以參訪團的身份參與淡水藝合家首次的聚會,聚會一開始是由身聲劇場的團長忠良(現任藝合家家長),為大家介紹「淡水藝合家」成立的緣由,說話親切可愛的他,不斷強調目前是草創初期,一切都還在準備中,室內零亂花俏的牆壁與室外整齊劃一的塗鴉,形成強烈對比的原因,全是因為室外要經過區公所驗收,而室內則交給藝術家「自由心證」,這時全場都爆出會心的大笑!
2010年我們一起來行動!
接著江先生說明他在2010年的年度計畫,包括成立四個藝術推廣據點,分別是「淡水藝合家」行動辦公室、國藝會行動平台、華山藝文中心聯合行政辦公室、八八水災區南部行動辦公室,而屏東忠誠營區,正是藝術家介入南部災區的起點,它和目前已經在執行的藝術介入學校的藝文陪伴計畫一樣,可以讓藝術家透過別人的經驗,發展成自己的經驗,尤其這次八八水災,只是台灣同類型災害的練習曲,如果這時可以理出適合藝術家介入災區的運作模式,未來就可以如法泡製,快速投入;除此之外,江先生對於屏東忠誠營區,還有建立藝術家南部培訓基地的想法,希望在嘉惠當地民眾身心靈的同時,也讓藝術家藉由與當地民眾互動後,多一些想法,屏東忠誠營區等於是藝術家閉關創作的好地點。
行動家 遠道而來!
遠從屏東潮州鎮趕來台北縣淡水鎮的劉道訓老師,本身是光鹽紙影戲團的團長,他的手藝超凡,無論是吸管或是月曆紙,經過他的巧手,立刻變成蚱蜢、小鳥等小玩意,而他多年來,專心在傳統技藝的保存與推廣上,本人又保持熱情開放的胸襟,所以他皮影戲劇團的手工戲偶,突破傳統尺寸,不拘大小,真人高度的也難不倒他,展演呈現方式更是多元有趣,同時劉老師也非常喜歡參公益活動,平時就定期去屏東監獄,教授受刑人傳統手工藝的製作,而屏東縣八八水災心靈重建藝術研習營陪伴計畫,他更是熱心帶團參加,今天劉老師就是要帶來忠誠營區的第一手訊息,並且帶給與會者一個新的創作思維。
忠誠營區位置在屏東縣潮州鎮,目前在屏東縣政府和紅十字會的安排下,成為八八水災戶的暫時安置所,災民在此停留兩年後,將會再移居到指定的永久地點。
元旦已經有110戶的災民搬遷進入營區,災民大多是來義鄉和太武鄉的原住民,由於營區佔地廣闊,老樹縱橫,雜草叢生,目前已經將某些區域保留給民眾,讓他們種花種草,自己動手美化生活環境;然而等環境安頓下來後,接著就要協助居民的心靈重建,在此動機下,劉老師希望藝術家們可以共同參與藝文活動或課程的提案,例如利用現地的研習教室,開辦結合原住民及現代藝術,半年、一年、兩年的課程,讓災民在暫時安身的環境裡,接受專業的藝術指導,最後又能有個精彩的成果發表會,劉老師以自己帶領戲團和居民互動的經驗,樂觀的表示:當地的居民們都有很高的學習意願。
實地了解需要,才能有所行動
劉老師帶來「忠誠營區」的訊息,同時也將與會者的情緒攪拌起來,大家都對藝術家介入災區的心靈重建工作有興趣,於是開始熱烈的討論;
什麼時候開始?有時間表?
我們與在地的互動和資訊不足,難免造成執行的困難,需要實地了解,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而當你實地接觸後,有所感動,行動就可以開始了!
初步了解的重點有那些?
1. 住在忠誠營區居民的年齡人口分佈。(學齡前兒童、青少年、婦女、成年人、銀髮族)
2. 目前是否有其他的團隊已經在做心靈重建的活動或課程。(例如:藝術治療、園藝治療)
3. 屏東縣政府、紅十字會,準備投入資源在那些方面?已經投入的資源在那些方面?
4. 在居民最迫切需要的就業機會外,如何讓他們在能力範圍內,學習開發文創產品,例如:被洪水泡死的蓮霧樹,取其樹幹,切成杯墊大小的木板,即成為搶手的蓮霧木杯墊。成山成堆的漂流木,加工製造成木雕工藝品或家具。
劉老師的經驗談
早從民國七十二年起,劉老師就一頭栽進傳統皮影戲的領域裡,問他是看上皮影戲什麼?他說全是一股傻勁,不是為錢去做事,即使賠錢也不放在心上,就因為這份對自己選擇的豁達胸襟,他敢於嘗試新的合作、新的改變,多年下來,劉老師的皮影戲是獨樹一格,突破傳統的皮影戲格局,真人大小的偶戲演出時,總引起民眾高度的興趣;所以他認為施比受有福,吃虧就是佔便宜,心胸放寬,資源就會愈多,資源愈多愈能突破,看到的風景也愈亮眼。
特別介紹
歡喜拌劇團的彭雅玲老師,目前每週末日都會到屏東縣枋寮鎮,去做當地銀髮婦女的口述歷史,對她來說是興趣,也是使命,因為每週的口述歷史記錄,讓老人家有機會說出生命故事,並且得到一份活下去的正面動力,這層意義對她格外重要;很佩服彭老師發心的付出,儘管不再得到公資源的補助,她都決心做下去,近來她更因與劉老師結識,而開始將口述歷史的記錄工作擴及到忠誠營區,今天就是她邀請劉老師北上,才讓大家有機會分享來自八八水災重建區的資訊,非常謝謝彭老師!
結語
2010年一開始,藝類俱樂部就跨出平常熟悉的環境(南海藝廊),參加淡水藝合家行動辦公室的藝術家聚會,見識到竹圍工作室的蕭麗虹老師、歡喜戲團的彭雅玲老師、鞋子兒童實驗劇團的陳筠安老師、精靈幻舞舞團賀連華老師、金枝演社王榮裕導演、傳唱者音樂劇團的胡健和芮斯、台灣女性影像學會游婷敬小姐,每一位都有各自的藝術專業和才華,未來有機會,大俠一定會與他或她們保持聯繫,讓彼此的訊息互通,以便在適當的時候,不拘形式,不論主客,互相合作,一起來場跨界的美妙展演。
左:藝合家家長忠良開場白 右:竹圍工作室蕭麗虹老師
左:彭雅玲老師 右:劉道訓老師
左:傳唱者音樂劇團的胡健和芮斯
右:國藝會執行長、金枝演社王榮裕導演、胡健和芮斯。
附註:五彩圖騰及塗鴉的室內空間裡,聚集了一群熱愛藝術的觀察員、執行者、先行者、跨界推手。
歡迎有志者一起加入藝類俱樂部!